翻译美学视角下《红楼梦》“死亡”委婉语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04:25
委婉语指的是用一种听起来使人愉快的、不那么直接的表达方式传达那些不太舒服的事物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现象,使用委婉语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听话者觉得尴尬或难堪。《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名著,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该作品中蕴含大量的委婉语,仅“死亡”委婉语就有100多条。“死亡”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往往会引起敬畏和不安,所以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人们都不愿意直接提及“死亡”,而创造了许多委婉语来替代它,以此来避免烦恼和焦虑。翻译美学是翻译与美学的结合,它是一门以美学的方式研究翻译的学科。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是研究翻译美学的专著,它初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翻译美学体系,主要研究翻译的审美主客体,以及审美再现,可以更好地帮助译者进行译本的翻译美学赏析。本文选取霍克斯与杨宪益两英译本为语料,试图从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的审美主客体对《红楼梦》中的委婉语翻译进行研究,旨在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两译本中委婉语的审美再现,并讨论在汉译英过程中的美感丢失或保留。通过分析《红楼梦》两译本,主要有如下发现:杨霍译本在委婉语翻译过程中,都存在美感的丢失或保留,这主要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审...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委婉语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委婉语的定义
2.2 “死亡”委婉语
2.2.1 “死亡”委婉语的来源
2.2.2 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
2.3 委婉语翻译国内外研究动态
2.3.1 国外研究动态
2.3.2 国内研究动态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翻译美学的发展
3.2 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简介
3.2.1 审美主客体
3.2.2 审美再现
第四章 《红楼梦》“死亡”委婉语的翻译美学赏析
4.1 《红楼梦》作者作品简介
4.1.1 作者简介
4.1.2 作品简介
4.2 《红楼梦》中的“死亡”委婉语统计
4.3 译例赏析
4.3.1 宗教类“死亡”委婉语
4.3.2 社会等级类“死亡”委婉语
4.3.3 年龄类“死亡”委婉语
4.3.4 语境类“死亡”委婉语
4.3.5 生理类“死亡”委婉语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发现
5.2 研究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63905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委婉语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委婉语的定义
2.2 “死亡”委婉语
2.2.1 “死亡”委婉语的来源
2.2.2 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
2.3 委婉语翻译国内外研究动态
2.3.1 国外研究动态
2.3.2 国内研究动态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翻译美学的发展
3.2 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简介
3.2.1 审美主客体
3.2.2 审美再现
第四章 《红楼梦》“死亡”委婉语的翻译美学赏析
4.1 《红楼梦》作者作品简介
4.1.1 作者简介
4.1.2 作品简介
4.2 《红楼梦》中的“死亡”委婉语统计
4.3 译例赏析
4.3.1 宗教类“死亡”委婉语
4.3.2 社会等级类“死亡”委婉语
4.3.3 年龄类“死亡”委婉语
4.3.4 语境类“死亡”委婉语
4.3.5 生理类“死亡”委婉语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发现
5.2 研究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63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6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