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文化翻译表现论视域下《活着》的文化修辞俄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16:19
  在当今,跨文化交流已成为趋势,关于文化翻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跨文化语际翻译中如何做到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又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交融,是每位译者、语言学习者、翻译学家以及翻译理论学家等值得探讨的问题。《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自小说问世以来,相继翻译成英语、日语、法语、泰语阿拉伯语等各种语言。俄语版《活着》是由曾在中国留学的俄罗斯学者、汉语教师沙皮罗翻译并于2014年出版。由于俄语版本的《活着》出现较晚,目前对其进行翻译研究的文献数量屈指可数。本篇论文从文化翻译视角,运用文化翻译表现论思想,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小说《活着》中的文化修辞现象,从语音修辞、词汇修辞、修辞格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译者在翻译时面临两种文化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而探讨文化修辞的可译性问题。本文的绪论部分对选题意义、文化翻译研究现状、修辞研究现状以及小说《活着》的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正文第一章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翻译的理解,其中包括奈达、苏珊·巴斯内特以及我国学者刘宓庆等人对文化翻译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篇文章所运用的文化翻译所属的概念;并论述了刘宓庆的文化翻译表现论,其中包括表现... 

【文章来源】: 耿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1.文化翻译研究现状
        2.修辞翻译研究现状
        3.《活着》翻译研究现状
        4.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一、文化翻译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化翻译概念
    (二)文化翻译表现论
        1.文化翻译表现原则
        2.文化翻译表现手段
    (三)文化修辞概念
二、《活着》中文化修辞现象及其翻译
    (一)语音文化修辞意蕴及翻译
        1.叠音词
        2.押韵
    (二)词语文化修辞意义及翻译
        1.歇后语
        2.方言
        3.数字模糊语义
        4.人名文化修辞
    (三)比喻修辞格中的文化元素及翻译
        1.明喻
        2.暗喻
三、《活着》中文化修辞可译性
    (一)文化修辞可译性问题
        1.修辞形式的可译性问题
        2.修辞中文化元素的可译性问题
    (二)影响文化修辞可译性的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宓庆的整体性文化翻译观探究[J]. 贺爱军,贺海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5)
[2]俄语语言教学中方言文化渗透要点探究[J]. 宋博玉.  文化产业. 2019(13)
[3]文化翻译学建构探索[J]. 杨仕章.  中国俄语教学. 2018(01)
[4]论可译性的不同程度[J]. 陈丹.  上海翻译. 2017(05)
[5]文化修辞视角下的数词运用浅谈[J]. 凌翔.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12)
[6]浅析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J]. 李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2)
[7]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综述[J]. 彭萍,卢青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8]文化翻译学界说[J]. 杨仕章.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6(01)
[9]从先锋到现代——余华小说风格的转变[J]. 潘旭科.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10]论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J]. 倪蓓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博士论文
[1]《红楼梦》俄译本中文化空缺现象的补偿策略[D]. 章小凤.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
[2]现代汉泰语修辞格对比研究[D]. 徐妙珍(Phanida Chaophanitcharoen).西南大学 2013
[3]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 罗承丽.北京语言大学 2009
[4]文化翻译研究[D]. 蔡平.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 李磊荣.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汉俄数字成语对比及教学对策研究[D]. 李娟.辽宁师范大学 2018
[2]文化语境与语言选择[D]. 王庆连.扬州大学 2018
[3]刘宓庆文化翻译表现论指导下的《亚历山大的本性》文化负载词翻译[D]. 胡呈欣.南京大学 2018
[4]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苦旅》中修辞的日译研究[D]. 廖家宝.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山居笔记》翻译实践报告[D]. 罗玲敏.福建师范大学 2017
[6]汉俄比喻修辞格比较与调查研究[D]. 伊娃.上海师范大学 2017
[7]接受美学视角下欧·亨利短篇小说修辞手法的翻译研究[D]. 陈博.福建师范大学 2016
[8]汉维语修辞格对比及其互译研究[D]. 海热古丽·阿布里木提.新疆大学 2013
[9]论汉民族文化对修辞的影响与制约[D]. 白玉寒.云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64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64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