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
发布时间:2021-01-11 14:19
艺术的长河源远流长,雅俗之争也随之持续不断,始终贯穿于其中。雅与俗,相互对立又相互依附。该文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艺术中雅俗文化的持续发展与创新突破,从雅俗文化的呈现方式入手,分析审美意识的转变。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艺术中的雅俗文化将面临新的境遇和准则。
【文章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2020,(2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雅俗文化的呈现方式
1. 物质层面——器物
2. 行为层面——交往活动
3. 精神层面——审美价值、人文意蕴
二、雅俗文化对立与融合
1. 雅俗之辨:雅与俗的两分对立
2. 雅俗之合:雅与俗的相互转化
三、当代雅俗文化面临的境遇
1. 当代美学的新标准——雅俗共赏
2. 雅俗共赏的前提条件——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3. 雅俗共赏带来艺术思维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文人画的当代艺术价值解析[J]. 孙云鸿,张思琪.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9)
[2]苏南宗族型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研究[J]. 李元媛,王浩. 艺术百家. 2019(05)
[3]信息时代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研究[J]. 苏同向. 园林. 2019(09)
[4]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 汪瑞霞. 江苏社会科学. 2019(04)
[5]“雅”的审美范式与价值重构——兼论民间手工艺的价值评判[J]. 张宗登. 艺术评论. 2019(07)
[6]浅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与俗[J]. 黄欣. 江苏陶瓷. 2016(01)
[7]从雅俗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J]. 陈宝良.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8]当代艺术雅俗审美标准的理论探讨——兼与《接受视野中的雅俗艺术论》一文作者王晋中先生商榷[J]. 张曼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9]市场语境下文学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J]. 陈定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0]雅与俗:传统与现代的变奏[J]. 邢建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01)
本文编号:2970927
【文章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2020,(2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雅俗文化的呈现方式
1. 物质层面——器物
2. 行为层面——交往活动
3. 精神层面——审美价值、人文意蕴
二、雅俗文化对立与融合
1. 雅俗之辨:雅与俗的两分对立
2. 雅俗之合:雅与俗的相互转化
三、当代雅俗文化面临的境遇
1. 当代美学的新标准——雅俗共赏
2. 雅俗共赏的前提条件——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3. 雅俗共赏带来艺术思维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文人画的当代艺术价值解析[J]. 孙云鸿,张思琪.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9)
[2]苏南宗族型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研究[J]. 李元媛,王浩. 艺术百家. 2019(05)
[3]信息时代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研究[J]. 苏同向. 园林. 2019(09)
[4]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 汪瑞霞. 江苏社会科学. 2019(04)
[5]“雅”的审美范式与价值重构——兼论民间手工艺的价值评判[J]. 张宗登. 艺术评论. 2019(07)
[6]浅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与俗[J]. 黄欣. 江苏陶瓷. 2016(01)
[7]从雅俗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J]. 陈宝良.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8]当代艺术雅俗审美标准的理论探讨——兼与《接受视野中的雅俗艺术论》一文作者王晋中先生商榷[J]. 张曼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9]市场语境下文学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J]. 陈定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0]雅与俗:传统与现代的变奏[J]. 邢建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01)
本文编号:2970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7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