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重建历史情境—“情境逻辑”理论与美术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00:09

  本文关键词:重建历史情境—“情境逻辑”理论与美术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术史作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在19世纪的德语国家建立起来的,所以就有了“美术史的母语是德语”的说法。作为美术史的思想武器,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与其建立的历史哲学体系为美术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黑格尔对于艺术的敏感与洞见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成就与影响力也鲜有人可与之匹敌。然而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美术史的观点影响了其后整整几代的美术史家,期间的美术史研究被“时代精神”所概括,被“历史决定论”的方法所指导。20世纪中叶,以波普尔为代表的哲学家对黑格尔及其历史哲学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情境逻辑”理论作为黑格尔体系的替代理论。而后波普尔的好友与推崇者贡布里希引入到美术史的研究中。本文正是针对“情境逻辑”理论展开论述,以“情境逻辑”产生的背景与前提、发生于发展为路线,进而阐述“情境逻辑”的理论意义与对美术史研究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黑格尔的美术史体系与受其影响下的美术史家及其理论,这也是“情境逻辑”提出的前提与背景。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精神”是核心概念,反映在美术史中便是“时代精神”对于艺术的推动。李格尔、丹纳甚至潘诺夫斯基等美术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其历史哲学的影响。第二章对波普尔的“情境逻辑”理论进行了梳理。“情境逻辑”对于黑格尔的“历史决定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其是由经济学的方法“零方法”发展而来,与科林伍德的“心灵重演”有相似的目的,但在方法上却排除了心理学的因素,强调客观性。第三章主要论述“情境逻辑”理论在西方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贡布里希并将“情境逻辑”引入到美术史研究中,运用历史情境来解释图像学中的方案,用“名利场”来阐释竞争、时尚和艺术赞助在艺术史中的影响。其后,巴克森德尔与哈斯克尔用各自的方式在艺术史研究中诠释了“情境逻辑”的方法。第四章重点论述了“情境逻辑”理论的意义与影响。“情境逻辑”对于历史情境的重建与关注,不但撼动了黑格尔体系在美术史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其标志着艺术史的研究向社会学的转向。
【关键词】:情境逻辑 历史情境 试错原则 社会学转向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110.9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2
  • 第一章 黑格尔体系影响下的西方美术史学12-18
  • 一、西方艺术史之父12-14
  • (一)美的定义12-13
  • (二)艺术史中的分期13-14
  • 二、黑格尔体系影响下的美术史家及其理论14-18
  • (一)丹纳及其艺术哲学14-15
  • (二)李格尔与“艺术意志”15-18
  • 第二章 波普尔“情境逻辑”理论梳理18-24
  • 一、“情境逻辑”理论溯源与证伪原则18-19
  • 二、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19-21
  • 三、“情境逻辑”理论的特征与内涵21-24
  • 第三章“情境逻辑”理论在西方美术史学中的发展24-38
  • 一、贡布里希:名利场逻辑24-32
  • (一)贡布里希对黑格尔的批判24-26
  • (二)方案的重建26-30
  • (三)名利场逻辑30-32
  • 二、巴克森德尔与“重演的三角”32-34
  • 三、哈斯克尔关于艺术趣味、画家与赞助人的讨论34-38
  • 第四章“情境逻辑”理论的意义与影响38-46
  • 一、“情境逻辑”的理论意义38-40
  • 二、“情境逻辑”理论对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影响40-46
  • (一)高居翰41-43
  • (二)巫鸿43-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 个人简历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平汉;历史语言的理解及认识的创造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钱厚诚;;社会理论中空间问题的沉寂与兴起[J];哲学动态;2010年10期

3 王新莉;;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J];神州;2012年05期

4 卓立;;论个体性与历史主义的内在关联[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韩毓海;关于“现代性”与“现代化”[J];学术月刊;1994年06期

6 冯雪梅;;寻求“历史”与“文学”的平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7 余新忠;;历史情境与现实关怀——我与中国近世卫生史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8 韩雷;;构建他者——中国圣诞文化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朱和双;;缅铃与云南:重拾一个“内部东方主义”的神话[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3年00期

10 赵园;游走与播迁——关于明清之际一种文化现象的分析[J];东南学术;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红;;历史情境体验型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伊川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 胡武欣;创设历史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0年

2 余音;深入历史情境理解历史[N];人民日报;2009年

3 上海青年学者 顾文豪;老课本:智识的情意化[N];东方早报;2011年

4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主席 张华;更新教材能让语文课变“可爱”吗[N];解放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赖群 阳通讯员 王满英;希望流淌在生命的每一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锦营;重建历史情境—“情境逻辑”理论与美术史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2 崔平;高中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的策略应用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丹;新课程中初中历史情境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戴彦;历史情境与批评意识[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重建历史情境—“情境逻辑”理论与美术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04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d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