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反本质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23:00
本文关键词: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反本质主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学本质问题作为文学理论的根源性问题,一直被视为文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每一位文学理论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领域的蔓延,以及我国社会-文化的迅速转型,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已经严重束缚了当下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在文学理论的危机面前,反本质主义思想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值得我们肯定的是,反本质主义思想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它所引起的争论也未曾停止过。所以,为了文艺学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要以辩证理性的态度重新反思当下的反本质主义思想。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来研究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反本质主义思想。第一,本文从“哲学”层面出发,介绍了西方哲学与文化中的反本质主义相关问题。这包括反本质主义的含义、历史传统及评价,这些基本问题的梳理是本文写作的开始。其次,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代文学理论史中“反本质主义”的出现。这包括西方语境、中国问题、当下现实,可见,反本质主义思想的出场是历史的选择。第三,详细介绍了当代文学理论中反本质主义思想的三种典型范式。即文学理论向文化(或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南帆)、文学理论批评化:感兴修辞论(王一川)、走向历史叙述的文学理论(陶东风)。第四,讨论反本质主义思想为文学理论带来的启示以及引起的一些论争。文学的本质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坚持反本质主义的同时,依然要继续追寻文学“适当的本质”。同时面对新的思想理论时,我们必须要结合当下的历史语境,时刻保持理性的反思立场,以防止另一种“本质主义”思想重蹈覆辙,只有这样,文学的知识生产才会始终处于发展创新之中。
【关键词】:本质 反本质主义 文学理论 论争 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0
- 1. 反本质主义思想研究的意义6-7
- 2. 反本质思想的研究现状与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思路7-10
- 1 西方哲学与文化中的反本质主义10-17
- 1.1 反本质主义的含义10-11
- 1.2 反本质主义的历史传统:从现代到后现代11-15
- 1.2.1 西方现代哲学史上的反本质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11-13
- 1.2.2 反本质主义向后现代的转向:从德里达到罗蒂的“解构”13-15
- 1.3 反本质主义的意义与局限15-17
- 2 当代文学理论中“反本质主义”的历史出场17-22
- 2.1 中国问题:政治文化中的反本质主义倾向17-18
- 2.2 西方语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18-20
- 2.3 当代文学理论中“反本质主义”的历史出场20-22
- 3 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反本质主义思想——以三种典型范式为对象22-30
- 3.1 文学理论向文化(或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向(南帆)22-24
- 3.1.1 文学与历史语境的关系22-23
- 3.1.2 作为文化(或意识形态)理论的文学理论23-24
- 3.2 文学理论批评化:感兴修辞论(王一川)24-27
- 3.2.1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24-25
- 3.2.2 作为批评理论的感性修辞论25-27
- 3.3 走向历史叙述的文学理论(陶东风)27-30
- 3.3.1 文学本质的历史化理解27-28
- 3.3.2 作为文学理论史的文学理论28-30
- 4 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反本质主义思想之评价30-39
- 4.1 “反本质主义”带给文学理论的启示30-31
- 4.2 关于文学理论中“反本质主义”问题的几点论争31-39
- 4.2.1 文学本质界说可否取消?又如何可能?31-32
- 4.2.2 文学性的共识可以代替文学本质的追问吗?32-34
- 4.2.3 反本质主义文学理论是否可能?34-36
- 4.2.4 当代文艺学的危机是“本质主义”?还是“权威主义”?36-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6
- 致谢46-47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2 王晓华;;走向实质多元主义的理论建构——我看本质论与建构论之争[J];文艺争鸣;2009年05期
3 杨春时;论文学的多重本质[J];学术研究;200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反本质主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0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