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的意境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03:45
宗白华作为现代美学大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内容主要涉及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意境论分析和生命哲学研究等等。因此,有关他的研究论著和资料整理已相当丰富,然而学者们在研究这些方面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的所指存在着明显的混淆,主要表现在他经常交替运用“艺境”“意境”与“境界”这三个概念,但这三者的具体指向有着本质的差异。综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宗白华先生在其专著《艺境》中没做过具体阐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王国维以来并未对二者的差异进行过明确的区分,不过近年来学术界已开始对相关问题有所研究和探讨。论文就立足于现有基础,从辨析“三境”出发,分离出其具体所指,进一步推动宗白华意境观的独特展示。第一章主要是将“境界”“意境”和“艺境”三者的含义和作用做了梳理和整合,从中发现宗白华的艺境概念与意境和境界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包含关系,而且意境概念不止于境界概念。因此,综合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另外,结合宗白华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承袭的文化熏陶分析其意境观的独特建构过程,其中也涉及到他对意境的现代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第二章围绕艺术境界做具体的剖析。在宗白华...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研究现状
0.2 选题的研究方法
0.3 选题的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1 “三境”的形成与发展
1.1 “三境”辨析——境界、意境与艺境
1.1.1 境界
1.1.2 意境
1.1.3 艺境
1.2 “三境”之间的联系
1.3 从宗白华的生平看其“三境”形成的原因
1.3.1 对自然、社会的切身体验
1.3.2 接受中西文化的反流
2 艺术境界的生命底蕴
2.1 个体心灵的创化:晋人之美
2.1.1 晋人的生命体验
2.1.2 艺术境界的自觉确立
2.2 生命主体的修养:歌德人格
2.2.1 歌德的生命精神
2.2.2 艺术与人生相结合
2.3 境界层深的源发:自然生命力
2.3.1 自然生命力的发掘
2.3.2 审美人生的构筑
3 艺术意境的创构方法
3.1 艺术意境的创构方法之一——情景交融
3.1.1 外师造化
3.1.2 中得心源
3.2 艺术意境的创构方法之二——骨法用笔
3.2.1 笔法
3.2.2 炼字
3.3 艺术意境的创构方法之三——时空观
3.3.1 以大观小
3.3.2 象征
4 艺境的实现场域
4.1 艺术中所描绘的生活天地
4.1.1 理论上的艺境体现
4.1.2 创作上的艺境实现
4.2 生活中所呈现的艺术人生
4.2.1 诗意化的人生
4.2.2 新人格的培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146766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研究现状
0.2 选题的研究方法
0.3 选题的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1 “三境”的形成与发展
1.1 “三境”辨析——境界、意境与艺境
1.1.1 境界
1.1.2 意境
1.1.3 艺境
1.2 “三境”之间的联系
1.3 从宗白华的生平看其“三境”形成的原因
1.3.1 对自然、社会的切身体验
1.3.2 接受中西文化的反流
2 艺术境界的生命底蕴
2.1 个体心灵的创化:晋人之美
2.1.1 晋人的生命体验
2.1.2 艺术境界的自觉确立
2.2 生命主体的修养:歌德人格
2.2.1 歌德的生命精神
2.2.2 艺术与人生相结合
2.3 境界层深的源发:自然生命力
2.3.1 自然生命力的发掘
2.3.2 审美人生的构筑
3 艺术意境的创构方法
3.1 艺术意境的创构方法之一——情景交融
3.1.1 外师造化
3.1.2 中得心源
3.2 艺术意境的创构方法之二——骨法用笔
3.2.1 笔法
3.2.2 炼字
3.3 艺术意境的创构方法之三——时空观
3.3.1 以大观小
3.3.2 象征
4 艺境的实现场域
4.1 艺术中所描绘的生活天地
4.1.1 理论上的艺境体现
4.1.2 创作上的艺境实现
4.2 生活中所呈现的艺术人生
4.2.1 诗意化的人生
4.2.2 新人格的培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146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4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