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目的论视角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译本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6:23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译本翻译策略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并愉悦儿童的文学形式,其重要性可见一般。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许多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为中文。然而,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儿童文学市场上充斥着许多翻译质量差的儿童读物。在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者们更应该提升翻译能力,翻译研究者更应该对儿童文学翻译发展做更多的研究。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的”指的是翻译的目标。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导标准。该理论强调目标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目标语读者是整个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结果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特别重视儿童的特点。因此,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卡洛尔所著的《爱丽思漫游奇境记》因其丰富的想象、诗歌、修辞以及文字游戏而闻名,一直被视为“难以翻译的儿童文学读物”。本文作者选用了赵元任及贾文浩和贾文渊的译本作对比研究。这两个译本均在国内畅销,各有其优点。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后得出一些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论作为全文的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中译本。对比研究在词汇、句法及修辞三个层面进行。经过比较,作者对译者在翻译中所采用的相同及不同的翻译策略做归纳总结,旨在帮助今后的儿童文学翻译者。
【关键词】:目的论 儿童文学翻译 目标语读者 对比研究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Introduction11-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2
  • 1.1 Introduction to Skopostheorie14-16
  • 1.1.1 Origin of Skopostheorie14-15
  • 1.1.2 Development of Skopostheorie15-16
  • 1.2 Core Concepts of Skopostheorie16-22
  • 1.2.1 Rules of Skopos, Coherence and Fidelity16-17
  • 1.2.2 Adequacy and Equivalence17-18
  • 1.2.3 Roles of Translator and Target-text Receiver18-19
  • 1.2.4 Function plus Loyalty19-22
  • Chapter Two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22-35
  • 2.1 Children’s Literature22-28
  • 2.1.1 Defini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22-24
  • 2.1.2 Classific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24
  • 2.1.3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24-26
  • 2.1.4 Function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26-28
  • 2.2 Introduction to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28-35
  • 2.2.1 The author: Lewis Carroll28-29
  • 2.2.2 The book: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29-35
  • Chapter Three Comparison of the Two Versions35-50
  • 3.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ors35-36
  • 3.1.1 Zhao Yuanren35-36
  • 3.1.2 Jia Wenhao and Jia Wenyuan36
  • 3.2 Comparison of The Translators’ Purposes36-39
  • 3.2.1 Zhao Yuanren’s Purpose37-38
  • 3.2.2 Jia Wenhao and Jia Wenyuan’s Purpose38-39
  • 3.2.3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Purposes39
  • 3.3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Versions39-50
  • 3.3.1 On Lexical Level40-43
  • 3.3.2 On Syntactical Level43-46
  • 3.3.3 On Rhetorical Level46-50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pplied in the Two Versions50-67
  • 4.1 Same Strategies Applied in Both Versions50-56
  • 4.1.1 Onomatopoeia50-52
  • 4.1.2 Reduplication52-53
  • 4.1.3 Interjections53-55
  • 4.1.4 Transliteration55-56
  • 4.2 Different Strategies Applied by the Translators56-67
  • 4.2.1 Strategies Employed by Zhao Yuanren57-62
  • 4.2.2 Strategies Employed by Jia Wenhao and Jia Wenyuan62-67
  • Conclusion67-69
  • Bibliography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安;史菊萍;;从目标语读者的角度看梁启超的译作《十五小豪杰》[J];科技信息;2012年27期

2 张琼艺;;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中的补偿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2期

3 姚婷婷;;从中诗英译的角度看译者的主体性[J];黑河学刊;2012年06期

4 张英杰;;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5 余学勇;;从奥运“福娃”浅谈译者之文化伦理[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罗耀慧;;《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中译本:归化?异化?[J];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颖;;Necessity of Applying Creative Translation Strategy to Business News Headlines' Translation[J];魅力中国;2010年12期

8 陆刚;;相似性:政论文中四字结构的翻译旨归[J];南平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9 袁晓宁;;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外宣英译特质——以《南京采风》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年02期

10 刘艳艳;;论增词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学翻译的良心与操守[N];解放日报;2012年

2 朱振武;关于文学翻译的几句大实话[N];文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红英;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D];河北大学;2009年

2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潘旭敏;以写作的名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侯双双;从关联理论角度谈商业广告的翻译[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芳;《芭特姑娘》翻译报告[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玉宁;变通策略在《失聪之刑》翻译中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2年

7 周春洁;认知角度下《论语》中的隐喻及其英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姝彤;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散文风格翻译[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9 刘欢;[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胡晓华;《五分钟课堂活动》翻译报告[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译本翻译策略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9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3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