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画关系论兰波与高更的现代派美学
发布时间:2021-07-18 10:18
“现代性”是19世纪法国诗歌、绘画的重要特征,法国现代派诗歌、绘画都因表现出与传统美学截然不同的面貌而长期受到学界关注,但现代派诗画关系研究却迟迟没有充分展开。19世纪文学艺术的发展源于审美现代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的反思,所以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都赋予了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烙印。社会因素在宏观上对文艺创作产生了整体影响,一些新变化则切实影响了诗画关系的发展。在社会维度之外,文艺本身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再现”在转向“表现”的过程中,诗画通过风景主题和抒情精神形成统一。国内研究者一般把18世纪问世的《拉奥孔》看作奠定西方诗画关系的重要理论,但是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距离,诗画在不同诗人和画家的主观选择中时近时远,在19世纪以后联系更加紧密。19世纪下半叶是诗画关系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时文学上的象征主义进入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而绘画中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也影响到了文学的创作,文学和绘画不仅从题材上相互借鉴,而且诗具有了视觉化的特点,画作产生了浓厚的诗意。尽管在这个大的历史区间中,诗歌和绘画各自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但从诗画各自的发展脉络中来看,兰波与高更在诗画融合的过渡时期具有典型性。兰波...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诗画研究的发展情况及启示
二 兰波、高更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法国19世纪的诗画关系背景
第一节 文艺发展与历史的关联语境
第二节 以中国诗画论为参照看西方诗画融通的发生
第三节 诗画融通的新契机
第二章 兰波与高更作品中的诗画融通现象
第一节 兰波视觉化的诗歌语言
一 兰波与巴黎艺术圈
二 诗歌的色彩
三 诗歌中的绘画空间
第二节 高更诗意化的绘画语言
一 “图像艺术中的兰波”
二 诗意的来源
三 高更与象征
第三章 兰波与高更的现代派美学
第一节 构成性的审美意识
一 想象与真实
二 主观世界客观化
第二节 兰波、高更与二十世纪的诗与画
一 从反叛传统到反叛的传统
二 从兰波、高更到超现实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绘画与图像诗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启蒙运动以来的法国文学与别国文学[J]. 阿兰·弗德迈,谢阶明. 国外文学. 2017(04)
[2]波德莱尔的诗对印象画派的影响[J]. 徐晓庚,刘意.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6)
[3]以诗歌“改变生活”——博纳富瓦论兰波[J]. 李建英. 外国文学评论. 2015(03)
[4]“诗画”视域中的图文关系探究[J]. 杨向荣. 求索. 2014(10)
[5]从“诗言志”与“摹仿说”透视中西文化的伦理精神和科学精神[J]. 康毅. 理论学刊. 2014(01)
[6]反象征主义的创生:兰波在何种意义上不是一个象征主义者[J]. 李长生. 当代文坛. 2014(01)
[7]“我是另一个”——论兰波的通灵说[J]. 李建英. 外国文学评论. 2013 (01)
[8]谈文学与图像关系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J]. 邹广胜. 文艺理论研究. 2011(01)
[9]论《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中玛乔瑞·帕洛夫的当代美国诗学批评观[J]. 张鑫. 外国文学研究. 2010(05)
[10]波德莱尔与转折时期的法国绘画[J]. 方艳,胡巍. 新美术. 2009(04)
博士论文
[1]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 肖伟胜.南京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高更艺术中的“抽象冲动”[D]. 孙衍.安徽大学 2015
[2]枫丹白露的阳光[D]. 董娟.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9381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诗画研究的发展情况及启示
二 兰波、高更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法国19世纪的诗画关系背景
第一节 文艺发展与历史的关联语境
第二节 以中国诗画论为参照看西方诗画融通的发生
第三节 诗画融通的新契机
第二章 兰波与高更作品中的诗画融通现象
第一节 兰波视觉化的诗歌语言
一 兰波与巴黎艺术圈
二 诗歌的色彩
三 诗歌中的绘画空间
第二节 高更诗意化的绘画语言
一 “图像艺术中的兰波”
二 诗意的来源
三 高更与象征
第三章 兰波与高更的现代派美学
第一节 构成性的审美意识
一 想象与真实
二 主观世界客观化
第二节 兰波、高更与二十世纪的诗与画
一 从反叛传统到反叛的传统
二 从兰波、高更到超现实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绘画与图像诗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启蒙运动以来的法国文学与别国文学[J]. 阿兰·弗德迈,谢阶明. 国外文学. 2017(04)
[2]波德莱尔的诗对印象画派的影响[J]. 徐晓庚,刘意.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6)
[3]以诗歌“改变生活”——博纳富瓦论兰波[J]. 李建英. 外国文学评论. 2015(03)
[4]“诗画”视域中的图文关系探究[J]. 杨向荣. 求索. 2014(10)
[5]从“诗言志”与“摹仿说”透视中西文化的伦理精神和科学精神[J]. 康毅. 理论学刊. 2014(01)
[6]反象征主义的创生:兰波在何种意义上不是一个象征主义者[J]. 李长生. 当代文坛. 2014(01)
[7]“我是另一个”——论兰波的通灵说[J]. 李建英. 外国文学评论. 2013 (01)
[8]谈文学与图像关系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J]. 邹广胜. 文艺理论研究. 2011(01)
[9]论《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中玛乔瑞·帕洛夫的当代美国诗学批评观[J]. 张鑫. 外国文学研究. 2010(05)
[10]波德莱尔与转折时期的法国绘画[J]. 方艳,胡巍. 新美术. 2009(04)
博士论文
[1]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 肖伟胜.南京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高更艺术中的“抽象冲动”[D]. 孙衍.安徽大学 2015
[2]枫丹白露的阳光[D]. 董娟.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9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8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