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基于《生死

发布时间:2017-05-06 04:00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死场》韩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在传统翻译理论中,作者和原文处于中心地位,而译者处于从属地位,译文为附属品,因此有关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被忽视。然而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国内外学者们逐渐兴起了对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苏珊·巴斯奈特作为文化转向的倡导者,提出了涉及译者主体性的文化翻译观,故而本文决定在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研究译者主体性。《生死场》作为萧红的处女作,不仅在国内文坛备受瞩目,而且在韩国文坛也有一定影响力。目前韩国有三个韩译本,鉴于译者元钟礼具备深厚的中文文学底蕴和卓越的翻译实力,本文选取了元钟礼的两个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回顾了两国对译者主体性及《生死场》的研究现况,然后简略地介绍了文化翻译观和译者主体性。其次,在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比较《生死场》的两个韩译本,从译者对《生死场》理解上的变化和翻译过程上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译者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其中译者对《生死场》理解上的变化是以对原文鉴赏的变化和对书名译法的变化为中心进行阐释,同时翻译过程上译者主体性是以人名的标记法、文化词汇、有意识的误译及有意识的漏译为中心进行论述。最后,揭露了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内外因素,即内在因素包括宗教思想、译者的审美意识及对原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外在因素包括文本的题材、文学界的趋势、出版社的要求、法令的颁布及对性的观念等因素。通过本次研究得出:认识到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有必要进行深度的探讨,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充分考虑内外影响因素,才能完成优秀的译作。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 译者主体性 内外因素 《生死场》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55;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摘要5-7
  • 目录7-9
  • 正文9-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件72-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华;;对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颖;文化翻译中的译者文化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死场》韩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47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2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