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认知叙事学视域下莫言《生死疲劳》汉英版本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7 09:04

  本文关键词:认知叙事学视域下莫言《生死疲劳》汉英版本的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将新兴的认知叙事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文学文本研究是跨学科研究的一种趋势。认知叙事学关注的是读者和作者认知层面的互动,关注“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如何对读者产生意义”这一问题。从格式塔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图式理论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在语篇阅读过程中,读者只有将阅读材料与个人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联系起来,语篇阅读才能进行,语篇材料才有意义。然而,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会带来不同的叙述效果,而不同的叙事特征会预设不同的认知模式。《生死疲劳》中,交谈性视角、莫言视角以及动物视角的复合交迭构成整个故事。读者需要在似真似幻的情节中,不断更新认知框架,调整阅读位置,重建认知图式,以达到语篇的理解。本文运用Cook的图式理论及认知叙事学的相关知识,对比分析莫言《生死疲劳》中英文本叙事角度的异同。第一章概述了此研究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认知叙事学已在国内外获得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叙事本身就是读者构建和理解故事的心理活动。第二章简要介绍了认知叙事学的发展现状,四个研究模式,选取图式理论作为本文的研究理论,以及《生死疲劳》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笔者发现从认知叙事学的视角的对同一作品的两个不同语言版本的比较研究鲜有学者触及。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本文将采用图式理论及其相关理论分析读者阅读的认知过程,对图式及图式理论的定义,图式的分类进行了介绍。文章第四章运用图式理论分析《生死疲劳》中文文本的叙事角度,以及因叙事角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受述者的变化及读者认知模式的重建过程。第五章对比分析《生死疲劳》中文文本和葛浩文英译本叙事角度方面的异同,探讨葛浩文对《生死疲劳》叙事角度的翻译策略,以及背后折射出的中西方读者不同的认知过程。从而证实结论:认知过程就是读者和作者在认知层面不断互动的过程。由于社会文化差异,中西方读者的认知策略会有不同,译者需转换叙事角度,以达到文本在英语国家的最大接受程度。
【关键词】:认知叙事学 认知过程 叙事角度 对比分析 《生死疲劳》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3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esent Study10
  • 1.2 Aim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10-11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20
  • 2.1 Previous Studies about Cognitive Narratology Abroad and at Home13-17
  • 2.2 Previous Studies about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17-20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20-25
  •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Thesis20-24
  • 3.1.1 Schema Theory in Cognitive Narratology20-24
  • 3.1.1.1 Definition of Schema Theory21-22
  • 3.1.1.2 Classification of Schema22-23
  • 3.1.1.3 Schema and Translation23-24
  • 3.2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is Thesis24-25
  • Chapter4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25-39
  • 4.1 Perspective of Lan Qiansui and Lan Jiefang25-30
  • 4.2 Perspective of“Mo Yan”30-34
  • 4.3 Perspective of the Animals34-38
  • 4.4 Summary38-39
  • Chapter 5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s of the English Version inComparison with the Chinese Version39-48
  • 5.1 Comparison of the Perspective of Lan Qiansui and Lan Jiefang39-41
  • 5.2 Comparison of the Perspective of“Mo Yan”41-43
  • 5.3 Comparison of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imals43-47
  • 5.4 Summary47-48
  • Chapter 6 Conclusions48-51
  • 6.1 Major Findings48-49
  • 6.2 Limitations49
  • 6.3 Suggestions49-51
  • Acknowledgements51-52
  • References52-54
  •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aster Degree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颖;;人人都在什么力量的支配下——读《生死疲劳》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2 李南;;生死疲劳不应贪著 六道轮回无为涅i谩臃鸾探嵌嚷邸渡榔@汀穂J];名作欣赏;2013年03期

3 ;简论《生死疲劳》[J];现代语文;2006年05期

4 李敬泽;;“大我”与“大声”——《生死疲劳》笔记之一[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5 肖宇;;《生死疲劳》:世纪乡土风云的东方式展现[J];理论与创作;2006年03期

6 邵燕君;师力斌;朱晓科;李浩;李云雷;;直言《生死疲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毕光明;;《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J];小说评论;2006年05期

8 徐红妍;;《生死疲劳》:对民间与历史的另一种把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石若英;;论《生死疲劳》中的“月亮”原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明刚;;论《生死疲劳》轮回视角下的佛性拯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妙羡;;翻译伦理下探究《生死疲劳》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李丹;;一出庸俗的惨剧——长篇小说《蛙》批判[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子宏;《生死疲劳》的阅读疲劳[N];桂林日报;2006年

2 杨继渊;浓墨重彩再现中国半个世纪乡村史[N];云南日报;2013年

3 李浩;惊讶和热情:我看《生死疲劳》[N];北京日报;2006年

4 李敬泽;“大声”:再见长河落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夏一璞;女性解放中的生死疲劳[N];经济观察报;2014年

6 胡子宏;最深切的感受:疲劳[N];兰州日报;2006年

7 财经媒体记者 方敢;后泡沫时代,酒企的“生死疲劳”[N];华夏酒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372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2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