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艺思想与苏俄早期“三巨头”文艺理论
本文关键词:鲁迅文艺思想与苏俄早期“三巨头”文艺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鲁迅文艺思想与苏俄文论界早期“三巨头”——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理论有着深刻的事实联系。“三巨头”的文艺理论对鲁迅文艺思想形成的意义非同小可。鲁迅在译介与传播“三巨头”文艺理论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有效地吸收与合理地扬弃。鲁迅译介和接受“三巨头”文艺理论隐含了社会和历史的多重原因,对我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和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文艺与批评》以及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中的第三章《亚历山大·勃洛克》等苏俄早期文艺理论,并在翻译的同时通过为译文撰写序、跋的形式积极传播“三巨头”的文艺理论。鲁迅对“三巨头”文艺理论的吸收主要体现在对文艺本质、文艺属性和文学功用等问题的论述上。“三巨头”在文学的起源、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的阶级性、“革命文学”观、“同路人”文学观等文论方面丰富了鲁迅文艺思想。鲁迅对“三巨头”文艺理论的转换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文学遗产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辩证性的文学统一论三个方面。鲁迅对托洛茨基“无产阶级文学否定论”进行了大胆地扬弃,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三巨头”文艺理论实施了转换。鲁迅译介和接受“三巨头”文艺理论有历史规定的接受视野、政治变革的推动、文艺思潮的影响等多种原因,这一吸收或扬弃的过程使鲁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推动了左翼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传统。
【关键词】:鲁迅文艺思想 “三巨头”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5
- 0.1 选题缘起与意义7-9
- 0.1.1 选题缘起7
- 0.1.2 选题意义7-8
- 0.1.3 关键词界定8-9
- 0.2 研究综述9-13
- 0.2.1 国内研究现状9-12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3-15
- 0.3.1 研究方法13
- 0.3.2 创新之处13-15
- 第1章 鲁迅对苏俄早期“三巨头”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15-20
- 1.1 鲁迅对普列汉诺夫《艺术论》的译介和传播15-16
- 1.2 鲁迅对卢那察尔斯基文艺理论的译介和传播16-18
- 1.3 鲁迅对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译介和传播18-20
- 第2章 鲁迅对苏俄早期“三巨头”文艺理论的吸收20-31
- 2.1 唯物论的文艺本质论20-23
- 2.2 阶级性的文艺属性论23-26
- 2.3 革命性的文学功用论26-31
- 第3章 鲁迅对苏俄早期“三巨头”文艺理论的扬弃31-39
- 3.1 无产阶级文化遗产论31-33
- 3.2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33-36
- 3.3 辩证性的文学统一论36-39
- 第4章 鲁迅吸收或扬弃苏俄早期“三巨头”文艺理论的原因及意义39-47
- 4.1 吸收或扬弃的原因39-43
- 4.2 吸收或扬弃的意义43-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4
- 个人简历54-55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5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飞;;曹操诗歌抒写模式的审美韵味[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胡祥云;面向中学语文教学的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改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相明;吴景明;;论《阿Q正传》的喜剧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淑英;;最是书香能致远[J];采写编;2012年03期
5 杨迎平;黄忠来;;《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戏剧改良[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杨迎平;;论胡适在《新青年》的戏剧改良理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杨迎平;;左翼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对上海的不同阐释[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游小波;试论审美想象的艺术功能[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李俊;;论高校写作教学的“三位一体”[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刘宗超;;汉代艺术精神及其范型意义[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炯;;新时期我国文艺前进的光辉指针[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志富;诗心与现实的强力结合——七月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兰;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罗俊红;高中生课外阅读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少芳;在边缘处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建军;论钱钟书的幽默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新艳;论艺术真实之维[D];新疆大学;2007年
6 朱淑芳;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与鲁迅的文艺观[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萌;论中国古代文学文本意义的生成因素[D];中南大学;2007年
8 崔靖;《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文艺观[D];青岛大学;2008年
9 魏斌;论近十年(1999年-2008年)《澳门日报》副刊上的澳门女性散文[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常军瑞;汉代画像石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鲁迅文艺思想与苏俄早期“三巨头”文艺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9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