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弃》翻译解析之自传体纪实文学翻译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永不言弃》翻译解析之自传体纪实文学翻译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永不言弃》 哈萨克族 功能翻译 自传体纪实文学
【摘要】:本文以“《永不言弃》翻译解析之自传体纪实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为题,尝试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出发,对中国当代作家叶尔克西女士翻译的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士涅玛特·凯勒穆别托夫的自传体纪实文学《永不言弃》的汉译本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对于自传体纪实文学翻译研究为数不多。《永不言弃》一书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用纪实笔法真实再现了作者上手术台之前的所思所忆;其二是写给求学在外的儿子关于哈萨克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信函。比较原文与译文,语调多变且作品内容庞杂,故本文重点选取译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翻译问题进行研究,对象包括哈萨克文化负载词翻译,哈萨克文学中纪实文学范式翻译研究,还有在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纪实文体翻译研究,及译者翻译策略剖析研究。本论文主要将从功能翻译学角度出发,从原著以及译著中抽取相关语料进行比对、分析,总结译者的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以小见大,进一步讨论相关文学翻译的问题。本论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束语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引言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原因、研究现状、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方法以及阐述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功能翻译理论,重点在于功能翻译理论中费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ie)和诺德的文献型翻译法与工具型翻译法等。正文部分共分为三部分:(一)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了原作者、译作者、概述了文本主要内容,阐述了《永不言弃》文本与功能翻译理论之间的关系。(二)第二部主要是第四章、第五章,用诺德的文献型翻译法与工具型翻译法对《永不言弃》汉译本的翻译现象分析,提取语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按照引言的理论对译文进行实例分析、归纳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再发现。之后,详尽阐释对文本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做出评价。(三)第三部分即第六章,这是在上面两个部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本文的写作关键,在这一章当中,把《永不言弃》的问题范式翻译问题,结合时下的翻译理论。结束语部分,笔者将对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凝练总结,归纳出《永不言弃》文本翻译的方法与技巧,阐明了自传体纪实文学的翻译策略,继而提出自传体纪实文学翻译的译法问题。同时,笔者对前几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对整篇论文的写作过程、创新之处、写作不足等等方面,进行简短的总结。
【关键词】:《永不言弃》 哈萨克族 功能翻译 自传体纪实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46;H51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第一章 前言9-13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9
- 1.2 研究路径与方法9-10
- 1.3 研究动态10-12
- 1.3.1《永不言弃》研究动态10-11
- 1.3.2 功能理论应用研究动态11-12
- 1.4 创新之处12-13
- 第二章 《永不言弃》作者、译者与文本13-16
- 2.1 原本作者13
- 2.2 译本译者13-14
- 2.3 译者的文化身份14
- 2.4 文本《永不言弃》14-16
- 第三章 《永不言弃》翻译文本与功能翻译理论16-19
- 3.1《永不言弃》文学翻译内涵16
- 3.2 功能翻译与《永不言弃》译文文本16-19
- 3.2.1 作者意图16-17
- 3.2.2 译文文本语言17
- 3.2.3 译文文本世界17
- 3.2.4 译文文本效果17-19
- 第四章《永不言弃》译法例释19-26
- 4.1 文献式翻译19-21
- 4.1.1 直译19-20
- 4.1.2 语文式翻译20
- 4.1.3 异化式翻译20-21
- 4.2 工具式翻译21-26
- 4.2.1 功能相等翻译21-22
- 4.2.2 功能对应翻译22-26
- 第五章《永不言弃》翻译评价26-33
- 5.1 德国功能理论与《永不言弃》译本26-28
- 5.1.1 翻译目的26
- 5.1.2 翻译方法26
- 5.1.3 翻译与读者26-27
- 5.1.4 译文的内容与形式27
- 5.1.5 译文的文学性27-28
- 5.2《永不言弃》全本译风28-33
- 5.2.1 丰富准确的用词30-31
- 5.2.2 流畅的文笔31-32
- 5.2.3 移译情感32-33
- 第六章 自传体纪实文学文体翻译33-37
- 6.1 自传体纪实文学定义33
- 6.2 自传体纪实文学体的特点33-35
- 6.2.1 情节完整,内容真实33-34
- 6.2.2 突显人物,细致刻画34
- 6.2.3 个人写照,分析主题34-35
- 6.2.4 第一视角,,弱化环境35
- 6.3 自传体纪实文学的翻译策略35-37
- 6.3.1 归化为主,补偿为辅35
- 6.3.2 再现人物,突出形象35-36
- 6.3.3 选取视角,转存叙事36-37
- 第七章 结语37-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作者简介43-44
- 导师评阅表逡逑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慧;20世纪80年代纪实文学的新拓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尹均生;视野开阔 史论结合 论述精到——评张瑷的《20世纪纪实文学导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姚洪军;试论纪实文学作品情节的可保护性[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吴泰昌;“丰碑”:构建红军文化新传统——读苗勇长篇纪实文学《丰碑》[J];当代文坛;2005年02期
5 王旭烽;;在人间的一切之上——长篇纪实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后记[J];中国残疾人;2006年08期
6 ;我院张英武教授纪实文学著作《创造平凡》出版[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张家和;;读纪实文学《通道转兵》[J];档案时空;2008年11期
8 安静;;打捞细节 记忆历史——评纪实文学《承载》[J];群众;2011年05期
9 吴效刚;;论纪实文学的文体规范[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0 夏康达;;纪实文学与当前创作中的短期行为[J];文学自由谈;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章罗生;苗文娜;;开创中国纪实文学研究的新局面——全国“纪实文学的创作现状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2 章罗生;;纪实文学的门户清理与分类标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3 龚举善;;全球化趋势中纪实文学的必要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吴家荣;;论“纪实文学”的人文关怀[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章罗生;;文学观念的革新与纪实文学的理论建构[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绿雪;;“青春无悔”与“知青情结”——《中国知青梦》读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迪;前途无量的摄影纪实文学[N];文艺报;2002年
2 黄春霞;纪实文学《回望小汤山》讲述抗击“非典”事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记者 孙漪娜;长篇纪实文学《承载》面世[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何建明;广东纪实文学大有可为[N];文艺报;2011年
5 孙春e
本文编号:889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8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