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构中重建和谐的曙光——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本文关键词:在解构中重建和谐的曙光——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女性主义 父权制 文明 自然 男性 女性
【摘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D.H.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现代工业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及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凸显了小说中人与自然、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及贵族与矿工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并探讨了劳伦斯对这些对立关系的解构。显然,劳伦斯试图以重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关系来实现所有二元对立关系之间的平衡,这一思想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小说所蕴含的作者对工业时代的女性、自然以及处于同样弱势地位的劳工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及其试图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谐关系的前瞻性意识,至今仍富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父权制 文明 自然 男性 女性
【基金】: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科研项目“D.H.劳伦斯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项目编号:5700-K092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1.引言源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是环境保护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相结合而催生出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为:“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性的内在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父权制世界观”(斯普瑞特奈特1997:62)。正是意识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C.斯普瑞特奈克,秦喜清;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3 马琰;;和谐、危机与救赎——解读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芒种;2014年01期
4 刘洪涛;姜天翔;;新中国60年劳伦斯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陈茂林;;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J];齐鲁学刊;2006年04期
6 苗福光;;作为生态批评家的劳伦斯[J];鄱阳湖学刊;2013年06期
7 韦清琦;;知雄守雌——生态女性主义于跨文化语境里的再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沈琳;;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刘锋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王心宇;浅析《李尔王》中的悖论与反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孙璐;;生命的绿色赞歌——小议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王延;;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西方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重要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侯静;;浅析简爱与爱德娜的婚姻、爱情、自由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邵丽;;《推销员之死》中的自然与女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欧阳靖;;《黑骏马》的生态审美之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朱文瑞;;从信仰观浅谈《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平;;“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潘慧影;;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西尔瓦纳斯·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秦美珠;;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讨及其意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秦美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程、理论特征及其意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段娅;;论社会学批评的人本主义——评析戈德曼和齐马对社会学批评的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林峰;;从生态哲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7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3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琳;迟子建小说意象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千;自然·女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妮;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及其深化[D];西北大学;2010年
8 欧海艳;林白小说创作本土化流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谢秋慧;仫佬族家庭中的妇女权利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婷,谢鹏;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J];求索;2004年04期
2 王文惠;;男权·女性·自然——《简·爱》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解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许谨;;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嬗变与向度[J];求索;2012年12期
4 谭东峰;唐国跃;;西方文学批评困境及生态文学批评构建[J];求索;2013年01期
5 陈喜荣;生态女权主义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韦清琦;生态批评: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合围[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诗;;生态女性主义与观世音[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颜文娥;;生态女性主义在《雨里的猫》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3 鲁晓霞;;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觉探析《德伯家的苔丝》[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吴琳;;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探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周娴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折射——浅析《雨里的猫》[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6 吴琳;;论《女性与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范振东;;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8 吴琳;;继承与超越: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及生态学之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9 陈明;肖庆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探究[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10 王慧娟;;寻归自然家园——《浮现》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J];文教资料;2007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词;;东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浅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媛媛;王子彦;;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3 陈伟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孙蕾;张荣华;;生态女性主义法学视野下的海南黎族女性[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喜杰;;女性的自然——谈李小洛诗歌女性生态写作意识[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兵;生态与性别[N];人民日报;2010年
2 刘兵 本报书评人;从第三世界和性别视角反思全球化和发展观[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高娟;我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文艺报;2011年
4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王晓华;关怀女人就是关怀所有生命[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冬;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女性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飞;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郑晨;从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两个译本[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冯梦玲;生态女性主义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陈雪婧;生态女性主义早期文本中的女性和自然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梦华;《我的安东尼亚》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韦海静;《我亲人的殿堂》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子靖;《我亲人的殿堂》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荣荣;查尔斯·弗雷泽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冷山》中的体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2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1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