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图画书的反应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图画书的反应
更多相关文章: 图画书 读者反应 质的研究 叙事力量 示意功能
【摘要】:图画书是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类型。不仅仅适合幼儿阅读,也很适合学龄儿童阅读。然而,学龄儿童阅读图画书时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阅读反应我们却所知无几,这是一个值得进行专门研究的课题。本论文作者基于此于暑期读书会时进行了一项小学生阅读图画书的反应的质的研究。 根据读者反应理论,读者需要经历从经验到文本和从文本到生活的两个通道,才能建构出丰富的意义。英国学者钱伯斯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文学评论者,,只不过要让儿童发挥出他们的评论才能,成人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并乐于做一个倾听者。读书会正是这样一个环境。进行现场研究前,研究者先阅读了大量图画书,拟定了研究问题,再根据研究问题选定了研究所用的图画书。本研究所用的图画书分为三种类型:1.以图画为主要叙事力量,本研究选用的书为安东尼?布朗的《动物园》和《公园里的声音》2.以文字为主要叙事力量,本研究选用的图画书为大卫?香农的《糟糕,身上长条纹了》以及伊夫?邦廷的《最重要的事》和《我们的树》3.图画和文字共同叙事,本研究选用的是克里斯?范奥尔伯格的《两只坏蚂蚁》。对于以上三类图画书,本研究设定的研究问题是:小学生读者如何做出阅读反应、他们能否识别书中分别以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表现的修辞手法、他们能否读出书中具有示意功能的图画语言、他们如何对图画书做出评价。 本研究发现:小学生读者会根据生活经验和原有的阅读经验对图画书做出阅读反应。他们也会注意到图画和文字中的线索和令他们感兴趣的细节。同伴之间的互动也会帮助他们厘清阅读的疑惑。有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时喜欢从文本回到生活中。对于图画书中的隐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能在成人的指导下有效的识别。少数低年级学生能在提示下识别隐喻。视角转换的手法得到了较好的识别。学生们能识别出图画书中通过位置、大小、色彩和边框等要素表现的图画语言。总体上说,低年级小学生偏爱以图画为主要叙事力量的图画书,中高年级的学生尽管能解读图画语言,却会为过于丰富的图画叙事困扰。低年级小学生在评价图画书时表现出强烈的道德倾向。
【关键词】:图画书 读者反应 质的研究 叙事力量 示意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5
- 第一章 研究目的与问题15-21
-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15-18
- 1. 研究目的15-18
- 2. 研究问题18
- 二、名词解释18-21
- 1. 图画书18-19
- 2. 阅读反应19
- 3. 读书会19-21
- 第二章 文献探讨21-30
- 一、图画书分类21-27
- 1. 《动物园》和《公园里的声音》22-25
- 2. 《糟糕,身上长条纹了》25-26
- 3. 《最重要的事》和《我们的树》26-27
- 4. 《两只坏蚂蚁》27
- 二、图画书读者和文本27-29
- 1. 适用于图画书读者的阅读理论27-28
- 2. 图画书阅读的相关研究28-29
- 三、图画的传达方式29-30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步骤30-36
- 一、研究方法30-31
- 1. 自然情境30
- 2. 参与者的视角30
- 3. 研究者作为资料收集的工具30-31
- 4. 以意义为中心31
- 5. 主体性31
- 6. 归纳性31
- 二、研究设计31-32
- 三、研究情境32-34
- 1. 研究参与者32-34
- 2. 研究现场34
- 3. 研究者的背景34
- 四、资料收集34-35
- 五、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35-36
-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36-58
- 一、小学生读者对文学文本的回应模式36-46
- 1. 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回应36-39
- 2. 同伴的互动39-42
- 3. 已有的阅读经验42-43
- 4. 根据文字或图画的线索43-44
- 5. 文本联想型44-46
- 6. 对细节的兴趣46
- 二、对图像和文字修辞的解读46-51
- 1. 隐喻47-48
- 2. 象征48-49
- 3. 视角49-51
- 三、对图像语言的解读51-54
- 四、对图画书的评价54-58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8-61
- 一、结论58-60
- 1. 儿童对图画书的回应模式58-59
- 2. 儿童对图画书中修辞手法的解读59-60
- 3. 儿童对图画语言的解读60
- 4. 儿童对图画书的评价60
- 二、建议60-61
- 参考文献61-64
- 后记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杨世国,郭世平,王家正,朱广化;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要作一些质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闫蒙钢;金思慧;;高师院校教育类新课程“四六三”体系设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春光,孙启林;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再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郭瑛;;大专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价之我见[J];才智;2010年14期
6 窦菊花;;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江维青;;读教育名著,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成才之路;2011年05期
9 黄丽霞;;教学后记与课堂教学[J];成才之路;2011年20期
10 李文凤;孟强;冯凌;唐丽;;行动研究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秀青;;公立小学教师眼中的绩效工资[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薛进;;科普绘本(图画书)创编探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6 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林锋;组织内部情绪表现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岳;幼儿体育的制度保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敖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习中的适应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锐;教师应对幼儿违纪行为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林英;初中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的行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俊义;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旭华;我是一名校本培训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文梅;几何画板对初中学生几何动态问题解决的有效性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凡;数学史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2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1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