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黄科安《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
本文关键词:评黄科安《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散文艺术 中国散文 现代性转型 现代散文 当代散文 批判继承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氏兄弟 现代文学 外国文艺思潮
【摘要】:正黄科安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新作《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简称《叩问美文》)将现代散文放在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纵向批判继承,对外国散文的横向移植与借鉴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辨识与比较,突出其民族化与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散文艺术;中国散文;现代性转型;现代散文;当代散文;批判继承;北京大学出版社;周氏兄弟;现代文学;外国文艺思潮;
【分类号】:I106.6
【正文快照】: 黄科安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新作《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简称《叩问美文》)将现代散文放在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纵向批判继承,对外国散文的横向移植与借鉴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辨识与比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萍;论当代两岸女性散文的“自我”意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田应国;西部散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3 段国超;自然流畅 实话实说──论赵新贵散文艺术[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郭薇薇;潘秀华;;散文的密度与厚度[J];写作;2001年08期
5 李正西;论中国散文艺术的思维方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傅德岷,谢豪英;新时期学者散文的美学风范[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徐成淼;贵州散文:落差和距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阮忠;唐代散文“道”、“艺”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黄维梁;散文与结构[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郭薇薇,潘秀华;关于散文的密度与厚度[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必胜;;真情与纯朴的回归——2010年散文创作一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2 李正西;;对中国散文艺术理论“气说”的讨论[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叶公觉;;九十年代散文面面观[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谭家健;;《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毛乐耕;;散文美二题[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林新;;去尽瑕疵文方美——《散文之散——以李国文为例》及《话说张居正》两文语言辨析[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汪文顶;;日本散文的民族风格及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8 李振坤;艾光辉;;简论茅盾散文的艺术发展历程[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下册)[C];1983年
9 阎纲;;《解读李真之死》与“官员写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10 于河生;;登高山观日出,在海上看激浪——丁玲散文的艺术风格[A];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全国首次丁玲创作讨论会专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耜;散文生态与全民写作[N];文艺报;2013年
2 马朝阳;校园散文的价值[N];文艺报;2003年
3 柏霆;内蒙古散文六十年[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4 胡娅;武汉评论界呼吁关注“散文汉军”[N];文艺报;2007年
5 记者 李雅萍 通讯员 李竹华 马山;赵处亮荣获“中国百篇散文奖”[N];吕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亚男;承德散文:在时代脉搏的跳动中成长[N];承德日报;2011年
7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德锦 香港岭南大学博士 散文家 散文理论家;真情实感:散文创作的真谛[N];文汇报;2002年
8 王必胜;真情与纯朴的回归[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高昌;旅游散文要有精品意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散文家 朱鸿;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3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克里;新时期维吾尔散文创作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2 邱东玎;刘向散文对西汉文风的继承和超越[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亢晋芳;十七年文学中的两次散文“中兴”[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文建;清“忆语体”散文艺术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启芳;张贞及其散文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郭雪莲;东吴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丽娟;女性走向自我的心路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狄晓昀;体验学视野下的散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肖扬帆;九十年代散文主体性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崔华明;两晋书信体散文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5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1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