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踪迹中的奥斯丁
本文关键词:文本踪迹中的奥斯丁
更多相关文章: 奥斯丁 文本意义 加拿大学者 Sutherland Chapman 萨瑟兰 文学传统 曼斯菲尔德 拉什 文学批评家
【摘要】:正1923至1951年间,英国学者查普曼(R.W.Chapman)陆续推出了六卷本的牛津版奥斯丁文集,引领了此后牛津版的英语经典文库。2013年,在奥斯丁协会的年会上,加拿大学者萨勃(Peter Sabor)在演讲中指责查普曼的文本经常更易原文且不加说明。他的观点,直接得益于英国学者萨瑟兰(Kathryn Sutherland)专著《文本中的奥斯丁》(Jane Austen's Textual Lives:From Aeschylus to Bollywood,2005)。在当代有关奥斯丁的研究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 奥斯丁;文本意义;加拿大学者;Sutherland;Chapman;萨瑟兰;文学传统;曼斯菲尔德;拉什;文学批评家;
【分类号】:I561.06
【正文快照】: 1923至1951年间,英国学者查普曼(R.W. 为,这是作者的疏忽,或者排版人员的大意所致,Chapman)陆续推出了六卷本的牛津版Yg斯丁文 遂改为格兰特夫人(Mrs.Grant)。拉什沃思夫集,引领了此后牛律版的英语经典文库。2013年, 人,和她的儿子一样,是个势利小人,讲究虚荣,在奥斯丁协会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惠玲,吴晓燕;论奥斯丁的实用婚姻观[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蔡岚岚;;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传统[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谭雪霏;从人物结构设置看奥斯丁女性意识[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04期
4 孙丽红;;奥斯丁为何不朽[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1期
5 周亚明;;后现代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奥斯丁[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6 刘际华;;走出男权传统樊篱的奥斯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陈传芝;;自我与他者——奥斯丁小说的一种观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周青;方祝根;;《劝导》的特色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陈艳玲;刘利坤;;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10 骆玉容;;简论奥斯丁的精神气质和女性意识[J];文学教育(上);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军;;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宪政之维——基于文本分析与历史考察[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2 柯潇;储祖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地学教育变革趋势[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恺蒂;现代女子奥斯丁[N];东方早报;2013年
2 詹姆斯(英);家有男孩要识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北京铁路运输法院 郭思媛;“法理学之父”奥斯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李宇先;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宣言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毛尖;没有曲折就不能幸福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郑明;节食少女易染烟瘾[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孙峰;惟独她的嘲讽与情趣经久不衰[N];文学报;2005年
8 章蓓如;没有英雄美人,仍叫人欲罢不能[N];华夏时报;2006年
9 鄢晓霞;享受阅读 感悟经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10 晓霞;经典也可以很有趣[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小林;奥斯丁分析法学的政治现实性[D];重庆大学;2008年
2 谭雪霏;奥斯丁小说的绅士道德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甜;奥斯丁小说的反讽特征[D];长江大学;2012年
4 成媛;犹如命令般的法律[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金陈铭;奥斯丁小说中反讽误解的语用解读[D];厦门大学;2008年
6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丽娟;景观在奥斯丁小说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红艳;奥斯丁小说中的双重声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汤铭;奥斯丁小说中的“V型恋爱”童话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孟凡星;论奥斯丁的叙事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3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4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