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失败”的悖论——《洪堡的礼物》之分析
本文关键词:“成功”与“失败”的悖论——《洪堡的礼物》之分析
【摘要】:索尔·贝娄小说《洪堡的礼物》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刻揭示,对物质主义进行了强烈抨击,对人们对"成功"狂热追逐的现象进行了尖锐批判。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洪堡和西特林不同命运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成功"和"失败"的二元悖论。小说中多维度呈现的悖论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叙事张力。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悖论 成功 失败
【基金】: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TJWW12-042) 天津科技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201104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洪堡的成功与失败出身于匈牙利犹太移民家庭的冯·洪堡·弗莱谢尔,是30年代闻名美国的诗人,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其作品曾享誉美国文坛。他拥有诗人的浪漫气质,在他眼里,许多东西都是神圣的。他认为“荒原”、“异化”、“政治”、“历史”、“美”、“爱”、“快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蒙;;亚历山德拉——威拉·凯瑟土地情结的代言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赵咏梅;;简析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J];长城;2009年12期
3 吉晶玉;;美国女性文学中的移民拓荒题材[J];创新;2008年04期
4 蔡家珍;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笔下的强者形象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林海英;;自然的呼唤,女性的赞歌——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析《啊,拓荒者!》[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6 霍明杰;浅析《老人与海》中“狮子”意象的两种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王军;;物质世界中的流浪,精神王国里的探索——对奥吉·马其双重流浪的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阿德尔·塔伊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与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汪涛;;《烦恼的冬天》的伦理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付丽云;;论《野性的呼唤》中的哲学思想[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钰;《哦,拓荒者!》中的性别角色探析[D];湘潭大学;2011年
2 王宏伟;个人与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昌蓉;论杰克·伦敦《马丁·伊登》的思想性和艺术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华云;死亡阴影下的生命存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白英丽;沉重的行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晓艳;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流浪意识[D];中南大学;2007年
7 姬慧丽;美国民族文学的拓荒者—薇拉·凯瑟[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海英;薇拉·凯瑟早期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向一凡;从海明威的三部长篇小说看他的战争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鲍聪颖;“爵士时代”的青年文化及其文学表现[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清一;;一个世纪小说家的戏剧情结 解读索尔·贝娄[J];艺术广角;1997年05期
2 李晓君;;试论索尔·贝娄小说的主题[J];文学教育(上);2007年08期
3 王宁;浅论索尔·贝娄的小说创作[J];外国文学;1985年07期
4 黄铁池;当今社会中情感与理性的测试─—索尔·贝娄和他的《抓住时机》[J];东方论坛;1997年01期
5 陆凡;索尔·贝娄小说中的妇女形象[J];文史哲;1980年04期
6 朱秀元;索尔·贝娄小说的二项对立艺术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汪汉利;;索尔·贝娄的犹太书写[J];世界文化;2008年10期
8 何石妹;;喧嚣世界中导向灵魂的通道——评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J];山花;2009年18期
9 毛信德;美国当代现实主义的主要发言人——索尔·贝娄[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2期
10 张锦;;索尔·贝娄小说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曼;;《达洛维夫人》的隐喻悖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范森;;从《圣经》看《雨王亨德森》的犹太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丽;;《受害者》:谁是受害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周丹铭;;从史蒂芬·金获奖看美国文化背景下的通俗文学[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姗;;从《修配工》解读马拉默德“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思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悖论:思维的魔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王园邋史国强;索尔·贝娄与知识分子写作[N];辽宁日报;2008年
3 宋兆霖 学者;索尔·贝娄的世界并非安全绝望[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云也退邋(本报书评人);你好,哥伦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周志明;捕捉当代人的心灵战栗[N];云南日报;2007年
6 殷实 书评人;赫索格:去向美国的卑贱之路[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周志明;异化世界里的呐喊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凤亮;米兰·昆德拉:“遗忘”的悖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山东社科院 战旭英;艾伦·布鲁姆:美国精神的没落[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袁筱一;在流浪中发现自己的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汉利;索尔·贝娄小说的文化渊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籍晓红;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浙江大学;2009年
3 白爱宏;抵抗异化:索尔·贝娄小说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张甜;索尔·贝娄城市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纪琳;论索尔·贝娄女性观的演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高迪迪;家族伦理与丛林生存法则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娴;种族的记忆,文学的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何艺杰;索尔·贝娄作品的犹太性、异化主题及叙述手法[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友利;论康普生儿女们的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慧馨;约翰·邓恩《歌与短歌集》中的悖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洋洋;荒谬的世界,积极的选择[D];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
6 甘慧芳;荒原中一个肯定的声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兰;海明威生态意识中的悖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俏;《勿失良辰》中汤米·威尔姆的异化与解除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一凡;索尔·贝娄的主人公[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吴晓玲;卡夫卡悖论式人格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3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4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