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荷尔德林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中的对立观

发布时间:2017-10-18 05:52

  本文关键词:论荷尔德林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中的对立观


  更多相关文章: 荷尔德林 许佩里翁 对立观 对立统一 人物的对立设置


【摘要】:荷尔德林的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在主题和人物设置上都体现了对立观。本文首先分析影响荷氏对立统一思想的精神史背景,然后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三组对立关系:1、主人公许佩里翁与朋友阿拉邦德和恋人狄奥蒂玛之间对立的人物设置;2、以《命运之歌》为代表的众神与人的对立关系;3、古希腊雅典人与现代德国人的对立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关键词】荷尔德林 许佩里翁 对立观 对立统一 人物的对立设置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研究”【项目批号:09BWW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516.074
【正文快照】: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酷爱古希腊哲学与文学,他经常与大学同窗黑格尔和谢林探讨哲学问题,认真研读康德与费希特的哲学作品,这都培养了其非凡的哲学思辨能力。作为一位抒情诗人,他的诗歌细腻且具有超常感受性,其中蕴含了精深的哲学内涵。而在其唯一的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民;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优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周清林;;中国语境中的“权利能力”[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王云霞;;隐匿的前提:追寻构成思想的“看不见的手”——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4 乔丽军;;规约性与超越性:对合理形态辩证法演化逻辑的探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吴宏政;田进;;思辨同一律:先验思辨逻辑的绝对原理[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6 张贤根;;论近代美学与哲学的关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3期

7 吴海龙;;论费希特知识学体系的逻辑架构及其局限性[J];东岳论丛;2011年11期

8 韩德星;;论梭罗的人格特质与荒野情结[J];电影文学;2009年14期

9 袁慧芳;彭虹斌;;福禄贝尔的经验课程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邓安庆;;逻辑学还是伦理形而上学——费希特伦理学的“知识学原理”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邦凡;;论马克思知识哲学思想及其研究[A];2007年全国哲学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谢永康;;什么是批判?——从康德到阿多诺的哲学实践[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5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6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7 司强;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邵长虎;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吴海燕;黑格尔哲学中的“承认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姜海波;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炜;海德格尔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一衡;主体问题的困境与马克思的突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瓮文允;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及局限[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斯扬;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理论[D];辽宁大学;2011年

5 何建朝;《周氏冥通记》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琼;知识作为健康身体的隐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谌毅;西方现代造型艺术中的“表现”问题[D];武汉大学;2004年

8 周佳;本体论的现代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费小兵;死刑存与废的反思[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戴劲;由“康德问题”引发的马克思哲学革命再认识[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53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53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