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阐释学看《离骚》英译的译者主体性
本文关键词:从哲学阐释学看《离骚》英译的译者主体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外交学院》 2009年
从哲学阐释学看《离骚》英译的译者主体性
王玉菡
【摘要】: 作为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之一,《楚辞》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而《离骚》为《楚辞》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其英译及英译研究却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著作。许多国内外译者曾翻译过这部作品,但由于原作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信息,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翻译策略,因而表现出极大的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在中外翻译史上经历了由蒙蔽到彰显的过程。传统译论中,译者地位和作用不受重视,处于边缘地位。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走向深入。本文以哲学阐释学为理论基础,选取《离骚》的四个英译本对其译者主体性展开研究。“偏见”、“理解的历史性”与“视域融合”是现代哲学阐释学的重要概念,将其应用于译者主体性研究有助于拓展翻译研究的思路。 本文对《离骚》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目的不在于评价孰优孰劣,而是重在研究哲学阐释学视角在译者主体性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期对翻译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046;H31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静;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楚辞》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祁华;《楚辞》英译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虎;典籍的翻译与研究——《楚辞》几种英译本得失谈[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葛校琴;译者主体的枷锁——从原语文本到译语文化[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3 高宁;论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兼论翻译标准的设立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01期
4 王玉樑;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天府新论;1995年06期
5 汪榕培;漫谈《诗经》的英译本[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6 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卓振英;《楚辞》疑难新考[J];云梦学刊;2005年05期
8 杨武能;;阐释、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文学翻译断想[J];中国翻译;1987年06期
9 谭载喜;中西译论的相似性[J];中国翻译;1999年06期
10 许渊冲;新世纪的新译论[J];中国翻译;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刘晓峰;;从SL-TL语域比较的角度谈翻译中的语域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朱义华;;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朱明胜;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允;杨家勤;;功能翻译理论与鲁迅翻译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陈学斌;;构建本科与硕士翻译教学之对接机制探讨[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刘世芝;;翻译、翻译主体性与翻译伦理[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孙迎春;;译学词典编研的结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伍争;论陪同口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家海;;伯顿·沃森英译《楚辞》的描写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郑浩;;翻译策略之第五空间概念整合[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冯斗;许玫;;从阐释学视界融合理论看《离骚》的复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1期
4 董芬芬;《离骚》的主线意象及其寓意[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杨成虎;典籍的翻译与研究——《楚辞》几种英译本得失谈[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吴松林;从《离骚》英译看楚文化中植物意象的形变[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7 汪立荣;;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8 汪立荣;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的阐释[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9 李慧;试论《楚辞》中的“香草”意象[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10 刘小玲;;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与奈达“读者反应论”比较[J];语言与翻译;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威;《楚辞》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鲁敏华;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魏家海;伯顿·沃森英译中国典籍之描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平;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6期
2 曹合建,汪朋;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机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屠国元,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2期
4 崔丽芳;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现象[J];南开学报;2000年03期
5 葛校琴;译者主体的枷锁——从原语文本到译语文化[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6 胡宝平;论哈·布鲁姆“诗学误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廖七一;重写神话: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自俭;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朱献珑;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阐释学角度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10 高宁;论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兼论翻译标准的设立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娟;束金星;;译者主体性与唐诗英译——李商隐诗作英译的个案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何芳;刘祥清;;从哲学阐释学角度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道德经》两英译本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王佳;穆志慧;宋秀云;;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个案研究:庞德《华夏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6期
4 葛文峰;季淑凤;;典籍译者主体性的哲学阐释学观照——以“易安词”英译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廖敏;试析《道德经》翻译的多样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6 吴波;译者地位边缘化成因及其对策初探[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7 张东秋;;翻译标准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吴建;张韵菲;;理性范式的转换与译者主体性的嬗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魏笑可;修永梅;;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译者主体性——析朱虹译《今天没有太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明;;译者主体性在旅游景点翻译中的体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刘元元;;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殷璎;;从改写理论的视角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冯学琪;;译者情感对文学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6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7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丽梅;语境·译者·译文[D];复旦大学;2012年
9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菡;从哲学阐释学看《离骚》英译的译者主体性[D];外交学院;2009年
2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3 钱嘉颖;从哲学阐释学角度论译者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薛海琴;从孙梁、苏美的《达洛卫夫人》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贝贝;传播学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蒲姗姗;林语堂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孙崇菊;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两译本中詈骂语的英译[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耀娟;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从哲学阐释学看《离骚》英译的译者主体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