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丽丝的玫瑰——阿特伍德评门罗~①
[Abstract]:In the 1950s, it was the time when men dominated writing. At that time, the United States had no tradition of female writers. Are there any of the women who write? Eudora Welty, Catherine Ann Porter. What about the poet? Push Emily Dickinson. Other, who else? In Canada, femal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语部;南京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
【分类号】:I71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节选)[J];青年文学;2006年02期
2 冯亦代;;阿特伍德新作[J];读书;1992年05期
3 郑宇;;后现代语境下解读阿特伍德叙事手法[J];长城;2010年12期
4 杨俊峰;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果——阿特伍德与后现代主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5 潘守文;;《肉体伤害》与后殖民政治[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1期
6 傅俊;;“他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读阿特伍德的最新小说《羚羊与秧鸡》[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6期
7 丁林棚;阿特伍德小说中“潜入地下”主题的反复再现[J];国外文学;2002年01期
8 杨春艳,李雪;对阿特伍德和品特《使女的故事》的对比分析[J];学术交流;2004年07期
9 潘守文;评后殖民语境下的《逃生》[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10 陈君贤;;论《珀涅罗珀记》中的女性形象[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赖夏菲;;《猫眼》:女性主义和量子力学的完美共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慨;阿特伍德新作误撞SARS[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薛忆沩;在黑暗中窥探[N];南方周末;2007年
3 刘意青;存活斗争的胜利者——加拿大女小说家[N];文艺报;2002年
4 童蔚 编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幻想与牺牲[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韩忠华;《盲刺客》——张卷着的华丽挂毯[N];深圳商报;2003年
6 尘翎;生命的基调是关于接受他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7 高度 (编辑);活在死者的阴影中[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采写 潘小娴 张建平;爱与背叛的悲剧传奇[N];信息时报;2003年
9 康慨;布克奖成为“巨匠杀手”[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康慨;盲眼刺客[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雯;身体的囚禁,精神的逃离[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文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欧翔英;西方当代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袁霞;反抗与生存[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岳琳;阿特伍德三部小说中的荒野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2 朱红荣;论阿特伍德小说中镜子意象的多重叙事[D];暨南大学;2012年
3 陈薇;迷惘、寻找与回归本真[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兰;论阿特伍德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若干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兰芳;阿特伍德《盲刺客》的互文性[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博;“与死者协商”[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颜;从征服到和谐共生[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张彦;试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与《洪疫之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智丽;男权主义文化下的女性生存困境[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洋洋;阿特伍德对神话人物的改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85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8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