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社会性别”理论的中西两地视野

发布时间:2020-12-04 19:32
  社会性别是西方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它的产生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本质主义者认为,社会性别是个体天生具有的特性。在西方第二次妇女解放浪潮中,西方女性主义者把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区分开来,认为社会性别并不是女性或男性内在的特质,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价值观规范了两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并且被不断强化,而性别的自然差异,只是性别的社会差异的前提。 波伏娃的论断“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成的”揭示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成为社会性别理论的基础。米莉特的《性的政治》首次从权力的视角来审视全球范围内的两性关系,把斗争的目标指向了父权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是男人按天生的权力对女人实施的支配。盖尔·鲁宾提出了“性/社会性别制度”的新概念,她认为每个社会都有一套组织人类性生活和种族繁衍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将女性作为天然的材料接受并做成驯化的女人产品。琼·W·斯科特看到了鲁宾的不足,即她主要将社会性别局限在亲属制度的领域内。社会性别的定义需要扩大,使其包括亲属关系,又要包括劳动市场、教育制度、政治制度。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社会性别理论不断受到来自黑人女性...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言
一、社会性别理论在西方的发展
    (一) 社会性别概念在西方的磋商较量
        1、“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成的”—社会性别理论的基点
        2、《性的政治》—女权主义批评著作之‘母’和先锋
        3、《妇女交易》—从父权制到社会性别制度
        4、社会性别—历史分析的一个有效范畴
        5、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区分的艰难—司格特对社会性别的进一步思考
        6、边缘的边缘—贝尔·胡克斯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
        7、妇女是铁板一块的主体吗?—莫汉蒂对“妇女”作为普遍范畴的质疑
        8、消灭“女人”—酷儿理论对社会性别的解构
    (二) 对西方社会性别理论的综合考察
    (三)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
二、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
    (一) sex与gender翻译中的差异
    (二) 社会性别理论的本土化之思
    (三) 社会性别理论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三、社会性别理论意义
四、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属/社会性别[J]. 王晓路.  外国文学. 2005(01)
[2]走入高校的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理论——“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李东晓,阎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3]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J]. 屈雅君.  妇女研究论丛. 2003(02)
[4]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讨论[J]. 李慧英.  妇女研究论丛. 1996(03)



本文编号:2898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98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