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译者行为视域下《红字》三译本象征处理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2:01

  本文关键词:译者行为视域下《红字》三译本象征处理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字》是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霍桑力求表现事物的象征性寓意,正是由于象征这一富于表现力的手法和技巧,《红字》成为一部寓意深刻和极富感染力的巨作,纳撒尼尔·霍桑也因此被当作象征主义的鼻祖。 象征手法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其独到的魅力,翻译中象征手法的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不同情况下对于象征手法的处理都是“意象图式”的处理过程,“意象”指的是凭想象得到的某个物体的形象,“图式”指的是我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可以较长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意象图式”也就是人脑对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进行过滤、加工、整合、归纳和抽象的过程及其得到的结果。翻译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意象图式移植的过程:在源语言中,译者对原著的象征手法进行分析,即在脑中形成对源语言中某处象征手法的意象图式并进行解码,接下来在目的语中就该意象图式进行编码。人类思维具有相似性,某些象征意义在翻译作品易于处理并为目的语的读者接受,然而还有一些情况,例如在《红字》这一文学作品中,某些象征意义是通过译者采取不同翻译方法,即巧妙地对意象图式进行解码和编码,传达给目的语读者的。 意象图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给翻译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翻译研究将意象图式理论作为框架,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文化图式,并且发现翻译过程中既存在着源语中意象图式和目的语中意象图式相符的情况,也存在着不相符的情况,前者即图式对应,这种情况下对于象征意义的处理则比较简单;后者则是图式冲突或图式空缺,这种情况就要求译者采取不同的方法来传达象征的意义。本文就《红字》中象征手法策略的运用总结出以下方法:直译法、文内加注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以及译序中说明的方法。 本文尝试比较不同译者处理《红字》中象征手法的方法,并借助周领顺教授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这些方法进行描述:不仅仅从译作本身讨论影响象征手法处理的因素,并将“翻译外”的因素也纳入考虑范围。这样对于不同译者或“求真”或“务实”的行为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描述和评价。 本文由以下几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概述,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涉及意象图式的定义和意象图式理论的内容和发展状况,紧接着介绍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表现手法,阐述意象图式理论与象征手法的密切关系。 第三章介绍意象图式理论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状况,并解释了翻译过程中象征手法的处理。本章结尾还对《红字》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做个简略的概述。 第四章对三个译本进行比较,介绍不同情况下处理翻译中象征手法的方法并对各方法进行比较。 第五章将三个译本置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下,通过三译本的对比,对三译者的译者行为做出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第六章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
【关键词】:《红字》 象征 意象图式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9
  • Table of Contents9-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
  •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0
  • 2.1 Schema14
  • 2.2 Image schem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age schema theory14-15
  • 2.3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symbolism15-16
  • 2.4 Symbolism used in literature16-17
  • 2.5 Image schema theory and symbolism processing in translation17-20
  • Chapter Three Image Schema Theory and Translation Studies20-26
  • 3.1 Common image schema20-21
  • 3.2 Image schema's function in translation21-24
  • 3.2.1 Translation of schemata22
  • 3.2.2 Classification of schema22-24
  • 3.3 A brief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24-26
  • Chapter Four the Strategy of Dealing with Symbolism in Three Chinese Versions26-38
  • 4.1 Literal translation26-30
  • 4.2 Explanation in the text30-32
  • 4.3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notes32-35
  • 4.4 Liberal translation35-36
  • 4.5 The Preface of the translation as supplementary explanation36-38
  • Chapter F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or Behavior in Three Versions38-47
  • 5.1 "Truth-seeking-Utility-attaining" Evaluative Model of Continuum based on the translator behavior38-40
  • 5.2 Translator behavior in three versions40-47
  • 5.2.1 "Truth-seeking" and "Utility-attaining" behavior in Han Shiheng's version40-44
  • 5.2.2 Hu Yunhuan's and Su Fuzhong's "Truth-seeking" behaviors and the social factors44-45
  • 5.2.3 "Utility-attaining" behaviors in Hu Yunhuan's and Su Fuzhong's versions and their strategies45-47
  • Chapter Six Conclusion47-49
  • 6.1 Major findings47-48
  • 6.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48-49
  • References49-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唐诗英译的意象图式概念识解运作——以《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本为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刘伊俐;文化缺省及其在翻译中的重构[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芦文辉;;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徐炜;;译序的作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2期

5 郭芸;;象征手法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差异[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迟梦筠;;从意象图式理论看中国古典诗词象征手法的翻译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周领顺;;“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三)[J];民族翻译;2012年01期

8 瞿明安;;论象征的基本特征[J];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9 周笃宝;图式理论对理解翻译的解释力[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范勇;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译者行为视域下《红字》三译本象征处理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12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