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东方乌托邦——欧洲中世纪旅行文学中的北京形象

发布时间:2021-09-23 23:46
  在蒙元时代,欧洲到中国的交通线打通,欧洲的传教士和旅行家相继来到中国,他们的旅行文学作品向西方翔实地介绍了作为乌托邦表征的北京形象。1299年《马可·波罗行纪》面世,北京首次以"汗八里"的名称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里,意为"大汗之城"或"帝王之城"。从13至16世纪的三百余年间,北京以"东方帝都"的形象反复出现在欧洲的旅行文学之中,为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乌托邦提供了更加翔实、可靠的素材。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依托,以《马可·波罗行纪》《颚多立克游记》《曼德维尔游记》为研究文本,探讨北京作为乌托邦形象在中世纪欧洲旅行文学中的表征。 

【文章来源】:外国语文. 2018,34(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西方旅行文学与比较文学形象学
2《马可波罗行记》中的汗八里:“西方视野中的东方“帝王之城”
3《鄂多立克东游录》中的汗八里:西方视野中的东方“上帝之城”
4《曼德维尔游记》中的汗八里:一座虚构的“黄金之城”
5结语



本文编号:3406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06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