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诗学的整体观
本文关键词:文化诗学的整体观
【摘要】:"文化诗学"以实践性为第一要义,但它并不否定理论的存在价值。其独特性在于它不追求建立自己排他性的理论体系,而是以"整体观"为其实践的理论依据,以适切地展示作者意图、文本表征、读者阅读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文本阐释原则,进而探求文学审美建构催生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文化诗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文化诗学 整体观 有效性
【基金】:闽南师范大学文化诗学研究所重点项目(SS1214)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文化诗学采用多维度视角,运用跨学科、整体性的研究方法从事文学研究,研究者常常专注于文学研究的实践层面,而不去建构它的理论范畴。美国文化诗学的首倡者斯蒂芬·葛林伯雷认为文化诗学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教义”[1]。然而,任何一种批评实践都是在一定理论主张之下进行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春青;;“文化诗学”的本土化与“中国文化诗学”之建构[J];文艺争鸣;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方维保;江山依旧,才人辈出──张恨水、金庸比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方维保;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叙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方维保;;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从碎片呈现到系统整合——评谢昭新著《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轶;;古代史传“虚构”说辨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延者;;文本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试论中国新历史主义的创作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张丽娟;;历史叙事——先锋文学中蕴涵着新历史主义的神韵与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王继贤;;冲突与融合——《清澈的日光》的寓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徐丛辉;;别样的历史言说——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别了,那道风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邵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社会历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玉伟;;历史的想象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长征”书写[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张树国;;论《左传》的性质及其对古代散文研究理论建构的意义[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刘克敌;;晚年林纾与新文学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董希文;;深描与诊断:解释人类学之于文学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杨砚;;东正教信仰中的复调诗学——《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神学解读[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六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波波;历史与女性的糅合[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鹏程;心灵的皈依:在异乡与历史之间[D];江南大学;2010年
9 马翔;博尔赫斯小说之“内在化西方视点”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10 杜成煜;见证历史的个人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在“文化诗学”与“历史诗学”之间——新历史主义的命名危机与方法论困惑[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2 雷敏;;米兰·昆德拉的隐喻式叙事[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3期
3 李孝德;邵平和;;猫的可爱外表 人的忧愤情思——从“文化诗学”视角解读《我辈是猫》和《猫城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4期
4 郑菁菁;;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新历史主义批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5 扬帆;诠释犹太文化的美国变迁——评《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6 邱岚;;格林布拉特与欧美当代文化诗学[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1期
7 张骁;罗锡英;;外国文学教学与文本细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刘小新,刘登翰;文化诗学与华文文学批评——关于“华人文化诗学”的构想[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李婷婷;;行走在荒野上的女人——美国荒野女性文化诗学建构简论[J];作家;2010年24期
10 刘登翰,刘小新;华人文化诗学:华文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J];东南学术;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綦亮;《爱伦·坡研究》:文化、美学与经典重构[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3 史亚娟;文化的狂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政业;唐.德里罗小说《坠落的人》解读:文化诗学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2 吴承笃;巴赫金文化诗学中的对话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舒仪;《爱药》的文化诗学解读[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白英丽;沉重的行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袁宁;小说的智慧和现代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邓与评;狂欢化与脱冕仪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国浒;杰克·伦敦自我意识建构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张秀娟;略论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文论观[D];新疆大学;2003年
9 王玉玲;孤独的灵魂,,生存的困境[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董婧;自我回归的寓言[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4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3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