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第三空间”:《典仪》中泰尤的疗伤之旅和当代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重建
发布时间:2017-07-13 18:00
本文关键词:探寻“第三空间”:《典仪》中泰尤的疗伤之旅和当代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重建
【摘要】:小说《典仪》是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科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在美国印第安文学中被奉为经典之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泰尤在二战中患上所谓的“战争疲劳症”后回到印第安部落疗伤的故事。尽管该小说聚焦于主人公的疗伤之旅,但是却暗含了作者对当代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思考。 本文挖掘了作者掩藏在其小说《典仪》文本之下的对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关注。通过分析个人创伤和文化困境之间的相关性,本文认为该小说是对当代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困境和出路的象征性表述。泰尤的精神煎熬正是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所处困境的生动再现,而他的疗伤之旅暗示了西尔科对美国印第安文化未来的期许。 本文根据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杂糅理论和第三空间理论,探讨了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西尔科对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出路所做的思考。泰尤借助印第安本土文化传统的感召力和革新后的典仪所赋予的生存勇气,最终摆脱了精神的桎梏。泰尤最终康复喻示了作者对印第安文化未来的期许。针对于当代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重建,本文强调了文化杂糅的重要性。对美国印第安人而言,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固然重要,但是主流文化的侵入所带来的变化是不容忽视的。印第安人需要用开放的、包容的心态来正视现实,接受变化,与时俱进。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化的重建需要在本土与西方文化杂糅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文化的第三空间。作为一个文化间的虚拟空间,第三空间破除了二元对立的文化屏障,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本文的结论是: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中,采取文化杂糅的策略并建构文化的第三空间对当代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重建尤为重要。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典仪》这部小说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在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少数民族文化应该与其他文化积极交流,善于从其他文化中吸收有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成分,从而使其在多元文化时代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关键词】:《典仪》 美国印第安文化 杂糅 第三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6
- Contents6-7
- Introduction7-12
- Part Ⅰ Literature Review12-22
- 1.1 Current Research on Ceremony12-16
- 1.1.1 Studies Abroad12-14
- 1.1.2 Studies at Home14-16
- 1.2 Postcolonial Theories of Hybridity and the Third Space16-22
- Part Ⅱ Tayo's Trauma and the Predicament of American Indian Culture in Ceremony22-40
- 2.1 Tayo's Trauma22-30
- 2.1.1 Physical and Mental Trauma22-24
- 2.1.2 Conflicts of Cognitive Patterns24-27
- 2.1.3 Tayo's Identity Dilemma27-30
- 2.2 The Predicament of American Indian Culture30-40
- 2.2.1 Cultural Trauma30-34
- 2.2.2 Conflicts of Worldviews34-37
- 2.2.3 Loss of the Collective Cultural Identity37-40
- Part Ⅲ Tayo's Healing Journey in Ceremony40-50
- 3.1 Healing Power of Indigenous Cultural Elements40-47
- 3.1.1 Oral Tradition of Storytelling40-45
- 3.1.2 The New Ceremony45-47
- 3.2 Recovery of Tayo47-50
- Part Ⅳ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Indian Culture under the Context of Post-colonialism50-62
- 4.1 Inheriting American Indian Cultural Tradition50-54
- 4.2 Recognizing the Changing World54-58
- 4.3 Pursuing the Third Space Based on Cultural Hybridity58-62
- Conclusion62-65
- Bibliography65-70
- Acknowledgements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文益;邹惠玲;;从《典仪》解读印第安文化和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2 王建平;郭颖;;莱斯利·西尔科的《典礼》与美国印第安文化身份重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洁;石云龙;;继承、整合与超越——解读《仪典》中独特的文化语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蔡霞;异曲同工:叙事透镜中的深邃主题——印第安裔小说《仪典》与《红楼梦》叙事策略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刘玉;;《典仪》中的创伤与时间[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1期
6 张冲;美国十九世纪印第安典仪文学与曲词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2期
7 邱蓓;邹惠玲;;试论《典仪》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探求历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李雪梅;;西尔科小说《典仪》的深层生态学解读[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537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3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