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母亲之夜》的现实主义维度与人道主义关怀主题

发布时间:2017-07-15 17:22

  本文关键词:《母亲之夜》的现实主义维度与人道主义关怀主题


  更多相关文章: 《母亲之夜》 库尔特 冯尼格特 后现代现实主义 主题 人道主义关怀


【摘要】:库尔特冯尼格特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一直备受关注与评论。但是在《母亲之夜》这部作品中,作者所要展现并非单纯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还包含了现实主义的一些特征。《母亲之夜》作为他的早期作品,在评论界所受的关注较少,但是本文认为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是后现代现实主义这种新手法,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人道主义关怀。 这部小说以一个二战间谍自述的形式来展示人物命运的发展,这部小说也是作者第一次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创作,本文通过结合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与其所包含的现实主义特点来分析小说是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后现代现实主义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在《母亲之夜》中运用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这些表面特征来揭示其内部所包含的现实主义特点,从而挖掘出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来表达他的人道主义关怀,从而论证这是一部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点的后现代现实主义作品。 本文旨在论证这是一部后现代现代主义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表现出他的人道主义关怀。论文主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结合后现代现实主义的理论与布洛克-罗斯的现实主义理论来分析《母亲之夜》中的─政府阴谋、人物道德、友情和爱情这四个主题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因素,从而揭示它是后现代现实主义性的小说。第二部分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和叙事特点中所包含的现实性。第三部分通过对作者在小说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小说结局来分析它的现实主义倾向,从而挖掘出作者在小说中通过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来揭示他所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
【关键词】:《母亲之夜》 库尔特 冯尼格特 后现代现实主义 主题 人道主义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Acknowledgements6-8
  • Introduction8-15
  • Chapter One Realistic Dimensions in Themes15-30
  • 1.1 Governmental Conspiracy17-20
  • 1.2 Characters’ Morality20-26
  • 1.3 Love26-27
  • 1.4 Friendship27-30
  • Chapter Two Realistic Writing Strategies in Mother Night30-44
  • 2.1 Characterization31-40
  • 2.2 Narration40-44
  • Chapter Three Writer’s Realistic Humanitarian Concern44-52
  • 3.1 Writer’s Thoughts on the War44-49
  • 3.2 Writer’s Humanitarian Concern about the Protagonist’s Ending49-52
  • Conclusion52-55
  • Works Cited55-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一飞;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人道主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胡全生;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现实[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黄禄善,万俊;美国间谍小说发展概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潘洞庭;;论《母亲之夜》中的虚构与历史书写[J];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5 佟玉平;;论《母亲之夜》的“多疑症”主题及其意义[J];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6 陈彦旭;;美国新现实主义与后现代小说中的道德意识[J];外国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7 王守仁;童庆生;;回忆 理解 想像 知识——论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8 武静;;冯内古特小说《茫茫黑夜》中表现的存在主义焦虑[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9 滕学明;;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探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晓丹;;混乱中的秩序——“后现代”小说《五号屠场》的现实主义意义[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544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44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