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英国文学”在剑桥大学的兴起

发布时间:2017-07-15 23:08

  本文关键词:“英国文学”在剑桥大学的兴起


  更多相关文章: 剑桥英文 批评传统 英国文学


【摘要】:本文回顾和梳理了"剑桥英文"从隶属于中世纪和现代语言到1917年成为独立的三脚凳考试科目近三十余年从"带着镣铐的缪斯"到"脱去镣铐的缪斯"的风雨历程,指出,由此形成的剑桥批评传统大体经历了瑞恰慈的实用批评、燕卜荪的语义批评、利维斯的道德批评和雷蒙·威廉斯的文化批评等四个主要阶段,揭示了与"剑桥英文"同步发展的剑桥批评传统经由四位代表人物的不断实验和革新,成为一个在20世纪批评的时代发挥引领作用的思想和文化的学科。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外文系;
【关键词】剑桥英文 批评传统 英国文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剑桥批评传统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和意义”【项目批号:06BWW001】最终成果《剑桥批评传统与中国》第一章的缩略版
【分类号】:I561.06
【正文快照】: 得益于剑河的灵气和英格兰悠久绚烂的人文光芒和科学锐气,剑桥大学以她无与伦比的古典地位和现代影响,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名校。剑桥英文(Cambridge English)也以其特殊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国际影响成为大学人文教育和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自1917年英国文学进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莉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伊格尔顿政治批评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翁君怡;;狂欢化——爱欲与死亡的交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季玢;;“还原历史”背后的陷阱——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祛魅化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马友平;互动·生成·批评——本雅明艺术思想中的接受理论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5 李跃庭;沈月明;;在历史与“新历史”之间——论李锐小说《银城故事》历史叙事的困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殷学明;;中西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文艺观念比较之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唐晓晖;王金凤;;论身体美学的想象艺术[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马友平;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对本雅明“美”的独特含义的解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马友平;本雅明的“灵韵”(aura)理论与现代艺术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韩廷俊;;论十七年短篇小说的性欲叙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永刚;;由“意识形态”问题所展示的文学理论姿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倪稼民;郝宇青;;从建构到失语——社会变迁中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立群;;现实的担当与美学的重构——近年来诗歌趋向的功能考察[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平远;;从科学批评、社会批评到文化批评——百年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内在理路与前景[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6 张艳艳;;德性与情欲的悖立与悖合——庄子人学的审美指向及意义[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爱侠;右派形象与作家心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巫洪亮;“十七年”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8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丹;;解读英国文学中意识形态模式的中国形象[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谢群;;从历史与作品的互动谈英国文学的教与学[J];科技资讯;2007年10期

3 朱林;;生态视角下英文诗歌《荒村》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张平功;文化研究语境中的英国文学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5 赵欢;;从《恋爱中的妇女》看劳伦斯对和谐婚姻的塑造[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红梅;;英国女性作家笔下的帝国叙事研究[J];东岳论丛;2012年02期

7 韦储学;论象征(英文)[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8 曲菲,涂承日;浅析哈代作品的悲剧性[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龚晖娟;;多丽丝·莱辛文学观在中国的接受与评介[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8期

10 张林熹;阙红玲;;《外出过冬》——迈向光明的第一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本文编号:546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46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