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的美学——耶利内克文学创作论
本文关键词:否定的美学——耶利内克文学创作论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的小说与戏剧不是对既有现实的现实主义描摹,也不是对词与物相统一的传统语言的承袭。她从负面的角度描写丑陋和荒谬,旨在通过模仿事物的对立面来表现事物的本性,是以否定的形式摧毁经验现实来警醒和疗救这个社会。耶利内克作品中对性与婚姻的大胆切入、对政治和家乡的辛辣讽刺、对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突破革新,都是其创作中否定美学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手法可看作新的认识途径,最终实现文学的社会批判价值。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负面写作 否定的美学 社会批判
【基金】: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反传统写作——奥地利当代文学研究”(W2013186)
【分类号】:I521.06
【正文快照】: 引言埃尔芙里德·耶利内克来自美丽的高山国度奥地利,她的所有作品似乎都充满了愤激的情绪。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折桂让她被全世界所关注,也让其支持者和反对者阵营的争议愈演愈烈。和另一位奥地利著名作家托马斯·贝恩哈德一样,由于对奥地利社会现象的无情抨击和对阴暗世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春蕾;;以语言魔镜烛照社会的丑陋与荒诞——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论[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2 李静岚;;男权社会中的性别悲剧——耶利内克《逐爱的女人》浅析[J];芒种;2012年10期
3 潘年英;;文学如何“人类”?而且“学”——以近十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作品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袁玉梅;熊七芳;;幸福在别处——耶利内克《逐爱的女人》解读[J];名作欣赏;2008年17期
5 罗晓梅;宋艳鹃;;浅论《逐爱的女人》中巧妙的叙事结构[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蕾;权力与欲望的迷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布咏涛;论耶利内克的“反色情文学”写作[D];暨南大学;2008年
3 彭莉娜;黑色太阳散发的耀眼光芒[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宝斗;“文明的隐蔽之处”的“权力网络”[D];山东大学;2009年
5 朱灵;耶利内克的故乡情结[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娟;论耶利内克小说的性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莺;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耶利内克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稳妮;;《钢琴教师》中的“女性婴儿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熊毅;;瞬间的永恒——耶利内克小说《贪婪》的语言符号美学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杨正和;罗晓梅;;神话爱情蕴寓的女性命运——对《逐爱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4 方向真;;黑暗的大陆:探秘耶利内克的世界[J];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神庆丽;尚玉峰;;奴性思想与现代女性困境——解读耶利内克的《死亡与少女》[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宋赛南;梁路璐;;黑色寓言下的红色警示——耶利内克小说《啊,荒野》的后现代性解读[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方伟;傅学敏;;网络中的异域作家形象变异——以耶利内克的网络形象塑造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雪梅;;耶利内克为当代女性诊病——以小说《钢琴教师》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9 蒋丽;;畸形的共生体——浅析耶利内克小说《钢琴教师》中的母女关系[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贾梦姗;杨正和;;无声的控诉——《钢琴教师》观照[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扬;夸张?不!只有夸张才是真实[N];文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康慨;托马斯·伯恩哈德诞辰八十周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罗莎;何处寻觅中国文学的国际交流坐标[N];中国财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胡;德利乌斯获毕希纳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康慨;约翰·班维尔获“怪老头”卡夫卡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编译 黎文;诺贝尔文学奖错在哪儿?[N];文汇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莺;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的耶利内克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神庆丽;女权主义视野中的耶利内克创作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朱灵;耶利内克的故乡情结[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娟;论耶利内克小说的性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琴;耶利内克作品中的女性批判意识[D];河北大学;2011年
6 彭莉娜;黑色太阳散发的耀眼光芒[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宝斗;“文明的隐蔽之处”的“权力网络”[D];山东大学;2009年
8 由杜静;揭露小市民理想的神话-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长篇小说《钢琴教师》的表现主题[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陈燕;维也纳城市文化与现代奥地利犹太作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10 杨轶婷;试论《钢琴教师》的女性抒写[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6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4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