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法国舞台上的中国风尚:以勒萨日的戏剧创作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29 03:21
本文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舞台上的中国风尚:以勒萨日的戏剧创作为例
【摘要】:18世纪初叶的"中国热"、"中国风",风靡法国社会文化生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支配了法国人的文化品味,并首先在法国戏剧舞台上,得到了强有力的文学回应。这在本世纪喜剧艺术界勒萨日等作家那里,得到了相应的展示。勒萨日在为巴黎圣—日耳曼和圣—洛朗两大集市剧院创作喜剧期间,一共写了三部有关中国题材的喜剧:《隐身阿尔乐坎》、《阿勒甘、水猎狗、宝塔和医生》和《中国公主》。勒萨日这三部中国题材戏,在法国戏剧文学中塑造了最初的中国舞台形象,适时地向西方观众展示了包括外貌、言谈、举止、语言、风俗在内的中国人信息,为西方受众提供了中国视觉形象相对完整的摹本。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十八世纪法国 中国风尚 勒萨日 戏剧创作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文学交流史”(项目号:06BZW019)
【分类号】:I565.073
【正文快照】: 18世纪是法国全面发现中国、倾慕中国的时期。对18世纪法国作家来说,中国不再像在16、17世纪作家那里一样,如晨雾弥漫、迷惑莫测的景观,而是一个可触摸到,遮之难蔽、挥之不去而富有魅力的存在和具象,崇尚中国成了那时代趋之若鹜的时风。这股“中国热”的历史潮涌,更激发了法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nI;;活宝塔、江湖大夫与戏剧中国——法国宫廷与民间演出中的中国形象,1667-1723[J];国外文学;2007年01期
2 罗nI;;图兰朵之法国源流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林森;;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风尚:以东方学家拉克洛瓦的著译为中心[J];华文文学;2014年03期
2 康保成;;契合与背离的双重变奏——关于中西戏剧交流的个案考察与理论阐释[J];文艺研究;2012年01期
3 曹黎;杨凯;;歌剧《图兰朵》脚本素材源流考[J];音乐时空;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2 王伟丽;从歌剧《图兰朵》到川剧《杜兰朵》的声乐文化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觅;《图兰朵》文本的演变及其文化根源[D];浙江大学;2007年
4 潘刻科;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nI;;图兰朵之法国源流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静宜;流浪汉小说的发展与高尔基流浪汉小说的新突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87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8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