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浅析《爱弥儿》中的青年社会交往观

发布时间:2017-08-01 01:18

  本文关键词:浅析《爱弥儿》中的青年社会交往观


  更多相关文章: 卢梭 爱弥儿 青年 社会交往


【摘要】: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通过对青年爱弥儿的道德教育的论述表达了他关于青年社会交往的观点。《爱弥儿》中的青年交往观主要包括青年社会交往的必要性、青年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青年在社会交往中的具体行为表现等内容。卢梭的青年社会交往观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虽然带有一定的空想性,且主要针对的是18世纪的法国社会现实,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对于现代青年社会交往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特别是青年参与社会交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青年社会交往应讲求一定的艺术和方法等观点值得加以借鉴和参考,使其对现代青年社会交往发挥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卢梭 爱弥儿 青年 社会交往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爱弥儿》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的教育名著。卢梭在这本教育小说中,描述了其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和受教育过程。在卢梭看来,儿童成长到青年阶段,应着重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卢梭对青年社会交往的观点就包含在其对青年道德教育的论述中。所谓青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于立勇;;对学习型社会体育教学目标构建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邹娟;;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4 胡辰;;尊重个性 遵循自然——卢梭德育思想启示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5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戴建波,史绍蓉,黄益苏,汪强,郭炳存,冯赛泉,杨克林,李义君;试论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郭光威;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4年04期

8 张汝山;;当下时尚模特文化审美批判[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灵敏;;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社会德育环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王维新;;高校辅导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殷企平;;柏拉图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异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丽;;怎样看待学校——解读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7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麻莉;断裂的琉璃[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爱梅;现代性批判与自由理想的启蒙[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小亚;高中生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叶珍;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有效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由丽;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洁;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琳;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军凯;《爱弥儿》中德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探讨[D];河南大学;2011年

9 曾清;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思想对当今美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彭琳;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梅;;社会交往对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宋振韶,金盛华;青少年社会交往: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述要[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3 程明;;大学生社交的误区[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4 艾跃进;漫议社会交往中的礼仪[J];道德与文明;2004年06期

5 刘祖云;论社会交往与社会发展[J];求索;1991年02期

6 赵风华;论现代社会交往的特点和作用[J];河北学刊;1992年03期

7 张代芹;社会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8 崔永和;论社会交往的生产力功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陈书琴;何文晟;;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比较:从社会交往的视角[J];黑龙江史志;2009年16期

10 姚纪纲,张俊卿;论经济环境对社会交往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艳;;幼儿社会交往智力的培养[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2 张云武;;地区城市化度与居民的社会交往[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莫书亮;苏彦捷;周宗奎;;学龄后期儿童失言理解、社会交往技能与语言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康;;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资本建构[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爱丽;;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6 左开大;曾凡跃;;试论从人学的角度研究法的主旨[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孟笛;;内地专业人才在香港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交往——以新浪微博为切入点的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8 陆晔;;媒介使用、媒介评价、社会交往与中国社会思潮的三种意见趋势[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9 楚亚杰;;卯定与流动:一个技术性社会交往场所的双重隐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10 潘玉;;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洪俊;《网络与社会交往》[N];人民日报;2003年

2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关颖;善于社会交往的孩子机会多[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刘雪燕;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会意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4 穆吐;网络社会对日常社会管理提出新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李槐庄;把好社会交往关[N];中国国防报;2001年

6 武警浙江总队 程来节;净化干部的“社交圈”[N];解放军报;2000年

7 ;健康的十大标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男性健康的国际标准[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9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师、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官翠娥;现代社会交往你怎么看?[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庄培国 宫旭男;新时期军队干部交往特点分析及对策[N];解放军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斌;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曾玉梅;公民社会与网络社会两种理论路径下网络社会交往的结构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韦钰;社会转型期山东半岛海洋渔民社会交往现状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王丽慧;网络文化与社会交往[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3 杨雁骄;社会交往: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4 骆岗;微博对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付雨鑫;社会交往视域下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D];兰州大学;2009年

6 张妗帆;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社会交往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经富;“三西”移民社区居民社会交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郝慧芳;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交往[D];山西大学;2012年

9 周贻霏;微信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邢耀章;论社会交往与技术的关系[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1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01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