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与和:论《黑男孩》中的伦理关系
本文关键词:呼与和:论《黑男孩》中的伦理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理查德·赖特 《黑男孩》 呼与和 伦理禁忌 伦理身份
【摘要】:《黑男孩》是理查德·赖特早期的经典代表作。赖特将白人与黑人间的种族关系以及黑人内部等各种伦理关系布局在这部小说的结构之中。他在文本中巧妙地运用了"呼与和"这种传统的布鲁斯叙事技巧,对美国家长制的伦理传统进行了声讨——他一方面声讨那些以父亲自居的白人们,掀开了白人家长制伦理体系欺骗性的面纱,剖析了暴力是他们维系权威的一种规训方式;另一方面,他也毫不留情地问责了黑人爸爸们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失职,并表达了他对身为受害者的黑人女性家长不自觉地长期维护这套伦理体系的同情和批评。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理查德·赖特 《黑男孩》 呼与和 伦理禁忌 伦理身份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项目批号:13&ZD12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理查德.赖特作品研究”【项目批号:10CWW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黑男孩》是著名非裔美国作家理查德·赖特继《土生子》之后推出的经典代表作,它们被并誉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自1945年《黑男孩》问世,它就受到美国评论界的高度重视。纵观国外评论界对它的研究,主要分为抗议种族主义的主题研究、小说艺术 风格研究、黑人自传传统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卫平;;解读《黑孩子》(《美国饥饿》)中的“隔离(distance)”主题[J];外语教育;2008年0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姆士·奥尔尼,尔龄;“美国文库” 中的理查德·赖特[J];当代文坛;1996年02期
2 庞好农;;理查德·赖特笔下非洲裔美国人的他者身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庞好农;;抗而不“离”:理查德·赖特对非洲裔美国人生存原则的文学观察[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庞好农;;理查德·赖特笔下美国黑人的隐身性[J];作家;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胜年;在驳杂纷纭的意象后面——谈澳大利亚女诗人朱·赖特的诗歌[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7年02期
2 孙勇彬;掩蔽自我的公开 神秘世界的曝光——评彼得·赖特的《抓间谍者》[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3 周开鑫,蒲华林;一位充满爱心的女性的心声——朱迪丝·赖特早期诗歌赏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彭予;詹姆斯·赖特: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J];天中学刊;1994年02期
5 詹姆斯·赖特,董纪平;詹姆斯·赖特散文诗选[J];散文诗;2003年07期
6 李鸿雁;理查德·赖特的困惑——解读《土生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黄桂友;福克纳与赖特短篇小说中反叛与身份的政治关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庞好农;;双重理想的搏击[J];社科纵横;2007年05期
9 庞好农;;从双重意识到三重意识:非洲裔美国批评的新视野[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1期
10 庞好农;;理查德·赖特笔下美国黑人的隐身性[J];作家;2008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颜森;为了平等的叛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晓明;解读赖特《局外人》的主题思想[D];华侨大学;2007年
3 谭跃越;评《土生子》的写作策略[D];吉林大学;2004年
4 陈研研;迷惘中的挣扎[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晓萍;在成熟中融入主流[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黄炳瑜;黑色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平;《土生子》:没有出路的逃跑[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丽辉;《土生子》中别格形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范桂兰;论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及其新黑人艺术形象[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怡;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理查德·德特的《土生子》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614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1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