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角下《毛猿》、《孤独的人》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类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5 16:07
本文关键词:存在主义视角下《毛猿》、《孤独的人》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类比分析
【摘要】:《毛猿》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于1922年发表的8幕戏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杨克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而《孤独的人》是由印度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发表于1971年的《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的一部中篇小说,并于2001年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桑托什也有一个悲剧的人生。两部作品描写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却都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读完后,给人以相似的情感体验。本论文试图去寻找如他们这一类人悲剧的深层原因。虽然两部作品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主人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然而他们确实有着不少相似之处,通过分析,本论文认为正是这些共同的原因导致了他们各自的悲剧人生。这些原因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深刻的教训。萨特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本文将从萨特存在主义角度对两部小说人物命运进行分析。 本篇论文由五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信息、两部作品的大体内容、本文涉及到的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采用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对这两部小说的研究综述以及本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采用萨特存在主义中“自欺”的概念分析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行为。虽然两个主人公一个成了一个如物一般的存在,一个始终扮演着某个角色,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不去面对自己真实的自己,安于现状,,都逃避了自由选择,不断创造自己人生的义务,从萨特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他们都是自欺的。 第二章探究两部作品中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存在主义认为,他人和我发生关系是通过“注视”发生的,两位主人公都在他人的注视下认清了自己的现状,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获得重生。杨克在觉醒后他并没有直面自己的过往,追求自由选择的人生,而是陷入了仇恨与复仇的漩涡难以自拔。而桑托什在觉醒后依然走不出被人歧视的心理障碍,不敢打破别人的看法,不能去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共同点在于他们过于拘泥于他人的“注视”,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他人“注视”的牺牲品,他人就是地狱。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人要对自己的现状负责。主人公的现状是自己一手造就的。他们也应该为自己的懦弱付出代价。这也是萨特存在主义中“责任”的意义所在。 最后一章是论文的结语。通过分析和研究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行为,认为他们的“自欺”,过分拘泥于他人“注视”,是造成各自悲剧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也许受到环境、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人类内心的力量、主体性、自由选择创造自己人生的勇气也是不可忽视的,本论文采用萨特存在主义的观点,主要从内部因素的角度分析了两部作品主人公的悲剧人生。 很少有论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这两部相差甚远的作品进行分析,本论文另辟蹊径,从人的内心角度寻找二者的相似之处,运用存在主义的理论去探索导致他们各自悲剧的共同原因。这对理解这两部作品做出了一点贡献,主人公的悲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是深刻的教训。
【关键词】:悲剧 《毛猿》 《孤独的人》 存在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25
- 0.1 Introduction of the Works and Authors10-16
- 0.2 Methodology16-18
- 0.3 Existentialism18-22
- 0.4 Literary Review22-25
- Chapter One Bad Faith25-35
- 1.1 Anguish In the Face of Free Choice26-28
- 1.2 People without Anguish28-29
- 1.3 Patterns of Bad Faith29-35
- 1.3.1 Yank--- Existing in the Mode of the In-Itself30-31
- 1.3.2 Santosh--- Existing in the Mode of Playing the Role31-35
- Chapter Two Hell is Other People35-50
- 2.1 The Existence of the Others35-37
- 2.2 The Look and the Awakening37-42
- 2.2.1 The Awakening of Yank38-40
- 2.2.2 The Awakening of Santosh40-42
- 2.3 Hell is Other People42-50
- 2.3.1 Yank--- a Victim of the Other’s Look44-46
- 2.3.2 Santosh--- a Victim of the Other’s Look46-50
- Chapter Three People’s Responsibility for What They Are50-57
- 3.1 The Doctrine of Action50-53
- 3.2 The Responsibility53-57
- Conclusion57-60
- Bibliography60-63
- Acknowledgements63-64
- 个人简历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国华;;论萨特自由哲学的荒诞意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龚梅;李跃;;从《毛猿》管窥奥尼尔的精神世界[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张雅;;《毛猿》与《动物园的故事》存在主题之比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夏雪;;《毛猿》的存在主义解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5期
5 赵国平;萨特的人生哲学[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1期
6 周阳;马薇;;《毛猿》与存在主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737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3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