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公民身份——解读美国小说《克莱默夫妇》中的女性主义
本文关键词:女性的公民身份——解读美国小说《克莱默夫妇》中的女性主义
【摘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掀起了第二次西方女性主义浪潮。美国小说《克莱默夫妇》便创作于此时,女主人公乔安娜身为女性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而身为妻子和母亲却抛夫弃子。作为公民的女性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在私人领域,女性却一直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克莱默夫妇》 乔安娜 公民 女性主义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艾弗利·科尔曼的小说《克莱默夫妇》一经出版便受到了一致好评,而由罗伯特·本顿导演、达斯廷·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电影《克莱默夫妇》于1979年上映后更是引起了高度关注,并在同年获得了奥斯卡九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弗兰克·罗杰;邵博扬;姜云生;;欧米加-阿尔法[J];世界科幻博览;2005年07期
2 韩捷进;觉醒、独立及离家出走──试析娜拉、埃德娜和乔安娜[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3 李桂明;陈晨春;;扭曲的价值观下牺牲的两个人物——福克纳《八月之光》男女主人公精神心理分析[J];小说评论;2010年S2期
4 高玉卉;乔安娜·伯顿的反种族主义[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尼古拉斯·周思 ,无名;鸿毛与铅锭[J];外国文学;1987年08期
6 陈凯;;《八月之光》两位女主人公命运解析[J];文学教育(下);2007年04期
7 薛瑞东;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八月之光》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雷岚;;一个黑人反种族主义者——解读《八月之光》中的乔安娜·伯顿[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9 吴其尧;泄密言论[J];外国文学;1996年05期
10 伊丽莎白·斯科姆巴车尔;秦红梅;;为乔安娜安排的假期[J];译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小雪;《哈利·波特》和他的《妈妈》[N];文艺报;2000年
2 覃里雯;哈里·波特:在魔法的真实中历险[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康慨;科斯塔奖揭晓,《青年斯大林》败给了二战创痛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彭致;1970年诺奖得主索尔仁尼琴辞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欧翔英;西方当代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卉;乔安娜·伯顿:是白人种族主义者还是黑人反种族主义者?——谈《八月之光》的种族主题[D];安徽大学;2003年
2 高雅丽;悲剧时代,,悲惨人生[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春花;《八月之光》:似散而实聚[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覃曦;致命的“臆测”[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甘露;超越父权话语:三部美国女性乌托邦小说中的另类公民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郭小桃;有罪的父辈 失败的儿孙[D];山东大学;2007年
7 胡蓓蓓;迷失在南方[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宁晓佳;奥登的自我流放之探析[D];中南大学;2007年
9 杨帆;[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张红娟;摆脱种族主义桎梏,弘扬人性之光[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5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4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