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戏仿:经典的继承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08-31 22:10

  本文关键词:戏仿:经典的继承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哈姆雷特 现代戏仿作品 经典传承


【摘要】:戏仿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在很久之前就出现于欧美的小说创作之中,但人们对戏仿的评价并不高,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很不严肃的低层次的表现手法。戏仿者在选择素材的时候,通常都会选择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进行延续或者戏谑性地再创作,《哈姆雷特》就是经常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家进行超文戏仿的一部经典作品。本文针对戏仿作品的各个组成要素展开讨论,并结合《哈姆雷特》的现代戏仿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一类别作品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哈姆雷特 现代戏仿作品 经典传承
【分类号】:I561.073
【正文快照】: 一、戏仿的文本(一)“源文本”的印记所谓“源文本”的印记,主要是指这部小说所发生的背景、人物以及情节等诸多要素。对于《哈姆雷特》来说,其故事情节主要来源于12世纪末期拉丁版本的一个历史传说,展现的是丹麦宫廷当中的政治斗争和皇族之间的复仇行为。尽管《哈姆雷特》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俊;韩媛媛;;论女性话语权的丧失与复得——解析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葛特露的反驳》[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2 李伟民;;从主题到音舞的互文——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京剧转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许宏;王英姿;;亦步亦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思想——从卞译《哈姆雷特》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沿围;;略论戏剧《哈姆雷特》对古希腊悲剧的传承和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胡开宝;;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把”字句应用及其动因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6 张金良;;拉下圣坛的哈姆雷特——论《漂浮的歌剧》对《哈姆雷特》的戏仿[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7 道格拉斯·A·布鲁克斯;;“在我头脑的书卷之中”——论《哈姆雷特》与记忆危机:过去和现在(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8 杨慧林;;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6期

9 周佳彬;;《哈姆雷特》之独白赏析——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痛苦与挣扎[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10 吴秀琼;李其金;;《哈姆雷特》的语体风格及其戏剧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芹;;从《达芬奇密码》解析新时代的女性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幸香兰;;探析《哈姆莱特》剧本中的剧情瑕疵——克劳蒂阿斯和哈姆莱特的角色定位与剧情之间的矛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张雯淼;;现实主义大师笔下的封建王子——浅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万丽;;从《飘》中解读女性主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罗卫东;;近五年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6 牛洁;;莎剧《哈姆雷特》的语体风格剖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7 任虎军;;浓厚的氛围 丰硕的成果——2006年国内英语文学研究概览[J];英语研究;2007年04期

8 王静;王腊宝;;沉默者与鹦鹉学舌者——论《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中失语的女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9 毕逵;;试论《哈姆雷特》语体风格及艺术特色[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32期

10 胡志红;;短篇小说《葛特露的反驳》之经典颠覆[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3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3 袁霞;反抗与生存[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亚欧;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宏姣;《哈姆雷特》在中国的旅行[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曾芳萍;卞之琳译《哈姆雷特》的风格传递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兰芳;阿特伍德《盲刺客》的互文性[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孟令子;基于语料库的莎剧汉译本中“被”字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邓海晖;论《羚羊与秧鸡》中的生态意识[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周珊;《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D];苏州大学;2011年

9 甄蕾;夏娃另类的女儿们[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梅晓静;约翰·巴斯《路的尽头》中的狂欢世界[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惠莹;;精于心,显于形——江枫的英语诗歌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2 李宁,王小珊;“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3 黄静;著名诗人翻译家卞之琳[J];江苏地方志;2001年01期

4 北塔;《哈姆雷特》剧本的汉译[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5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6 江枫;以似致信,形神兼备——卞之琳译诗的理论与实践[J];诗探索;2001年Z1期

7 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莎士比亚研究[J];国外文学;1995年04期

8 张羽;卞之琳的学术生涯[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9 袁可嘉;卞之琳与外国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10 方平;“亦步亦趋”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谈卞之琳先生的翻译思想[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舒宪;;从哈姆雷特的延宕看莎士比亚思想中的封建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师孔;;冯小刚的“突围”失败给人的启示——从《夜宴》对《汉姆雷特》的改编说起[J];艺术评论;2007年04期

3 苏福忠;《哈姆雷特》中的莎士比亚[J];读书;2002年11期

4 张志忠;艺术还是人生: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抒情年华》读解与随想[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3期

5 ;吴彦祖:《夜宴》是我的集大成之作[J];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15期

6 肖元凯;;旧话重提——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J];语文学刊;2006年20期

7 龚瑶;;《哈姆雷特》中自我防御机制的移置作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年01期

8 陈志龙;;狗尾与哈姆雷特[J];商业文化;2008年04期

9 晁召行;;谈哈姆雷特“重整乾坤”的时代性及其悲剧意义[J];许昌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10 叶志良;拆解经典——后现代对历史名剧的态度[J];戏剧文学;199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郑静;;《哈姆雷特》悲剧冲突散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丁海彬;耿宁;;由《哈姆雷特》的王位纷争小窥兄终弟及的伦理沿袭[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广标;;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文本[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杜娟;;身份的犹疑:哈姆雷特形象意义再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肖元凯;;旧话重提——如何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卫藤沈吉;;宫崎滔天为何献身于中国革命[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8 毛效兵;;给学生一双慧眼——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肖佳;;卞之琳研究文献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10 裴红亚;;简约语文不简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胜 编译;“哈姆雷特”上演新版复仇记[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金错刀;锋利2002的15大职场利器与哈姆雷特一起拷问2002[N];财经时报;2002年

3 海冰;来自加尔各答的哈姆雷特[N];文学报;2004年

4 桂俊松 于欢;乐观才会“被拯救”[N];中国能源报;2009年

5 伊西科;中粮的哈姆雷特式成长[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6 唐建军;《喜马拉雅王子》:有特色的名著改编[N];中国电影报;2006年

7 三客斋主;求解对症求医难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胡俊杰;探经典戏剧改编影片之“热”[N];中国电影报;2006年

9 见习记者  李君娜;影视剧“巧借”与“抄袭”之争浮出水面[N];解放日报;2006年

10 郑拓;A股淘金的哈姆雷特式困惑[N];证券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俞建村;跨文化视阈下的理查·谢克纳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4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安;东西方导演眼中的哈姆雷特[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2 刘莉;从《哈姆雷特》的现代戏仿作品论经典的继承与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志男;哈姆雷特的爱[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李小蓓;对真理的求索——试析哈姆雷特与哈姆雷特世界的悲剧冲突[D];苏州大学;2001年

5 范若恩;复仇者的肖像——哈姆莱特犹豫的跨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司微;命运与性格[D];河北大学;2004年

7 乌依罕;莎剧的中国当代改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冰青;阐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杭海;论《诺斯托罗莫》中的哈姆雷特/堂吉诃德二分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孙秀丽;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问题剧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8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68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