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理论“对话”韩礼德模式——女性文体学视角
本文关键词:巴赫金理论“对话”韩礼德模式——女性文体学视角
【摘要】:本文将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对话理论,与韩礼德及物性分析模式相结合,从女性文体学视角对英语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与俄语小说《大乌鸦》中两个恋爱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话理论与及物性分析的结合,可以有效解码语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隐性性别歧视。文学语篇中的男女角色,尤其是性角色,通常是"定型"的,即男性人物一般能够主导自己的环境和命运,而女性人物往往是处在一种被动、无助的状态。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聊城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关键词】: 对话理论 及物性 女性文体学 性别角色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码:CXLX13_359)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J10WD13)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一、引亩 米哈伊尔?巴赫金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哲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美学、诗学、历史文化学等领域都卓有建树,影响深远。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则是当代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其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当今世界少数能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分庭抗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壮麟;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辛斌;论意义的合法化、习惯化和语境化[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3 周玉芳;;及物过程选择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建构[J];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4 胡壮麟;韩礼德的语言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年01期
5 李曙光;;超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容还是分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4期
6 刘宇红;刘肯红;;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子句的语义研究[J];中国外语;2006年03期
7 王永祥;潘新宁;;对话性:巴赫金超语言学的理论核心[J];当代修辞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建侯;从哲学-语言学看巴赫金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彭宣维;;西方文学批评史重构——以评价范畴为依据的审美立场综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田贵森;王冕;;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与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龚长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体裁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梁娟;;电视购物广告的批评性语篇分析[J];才智;2011年29期
6 张杰;;俄苏诗学理论在中国的接受[J];俄罗斯文艺;2009年03期
7 刘宇红;;索绪尔符号学二元结构的合理性研究——兼谈索绪尔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的比较[J];俄罗斯文艺;2012年01期
8 张卫东;;殊途同归的解构与颠覆——巴赫金与巴特符号学思想的内在动源刍议[J];俄罗斯文艺;2012年01期
9 王树瑛;;《朱子语类》中问句系统所体现的人际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姜望琪;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王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树瑛;《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曙光;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重新语境化及其在书面新闻语篇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9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莎莎;英语电视访谈语篇的情态系统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三军;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3 韩蕾;俄语冲突言语体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f,
本文编号:785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8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