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虹影作品中的时空想象
发布时间:2017-09-04 19:03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视域下虹影作品中的时空想象
【摘要】:在当代海外华文作家中,虹影以其离经叛道的性格和越轨的笔致,,成为华人文坛引人瞩目的一道别样风景。本文择取虹影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透视其作品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独特想象与构型和大跨度的时空体验,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对虹影跨文化的身份及其独有的创作特质进行探究和评判。全文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研究对象,梳理综述海内外对虹影创作的研究现状,阐述选题原因、依据及其研究方法,介绍论文内容与构架。 第二部分“虹影小说的空间想象及其构型”(第一章)论述了虹影作品中的空间想象与构建。以上海和重庆——虹影的两个故乡、同时也是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为例,着重分析两个空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的空间意义,从都市文化与历史的角度分析虹影是如何建构空间,突出上海多元包容的国际舞台特点和以重庆为代表的中国式乡村的经典构型,从而牵引出空间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感受。 第三部分“虹影小说的时间想象及其构型”(第二章)论述了虹影小说两种独特的时间构型。作家以跨文化的视野,融入“反乌托邦小说”的时间经验,以虚构、现实和精神三种时间组成狂欢化的时间内核,在看似直线发展的时间观念之下隐藏了“向后看”的乌托邦时间构型。同时,对虹影对传统文本的重写和老故事重构进行了解读,揭示其通过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来探寻永恒人性的内蕴。并借助巴赫金的“异时空间共时化”理论,对小说中双时间通道的运用进行了剖析,指出传统中国式循环时间观念下推演的不仅是传统文本的现代性,也是一种从后向前看的时间构型。 第四部分“虹影时空想象背后的文化意蕴”(第三章),从虹影的新移民女性作家的本土经验和国际视野出发,以空间文化的视角解读她在时空构型中将女性从空间权利的边缘中拯救出来,在去国怀乡的语境上对故乡场域书写进行超越和定位;以时间发展的纵向观念考察虹影虚构的未来和重写的过去其实都是在观照“当下”文化和精神维度上的,展现了虹影一种超越性别,超越国度的前卫眼光。
【关键词】:虹影 小说 时间 空间 跨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3
- 一、虹影生平及其创作流变7-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三、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10-13
- 第一章 虹影小说的空间想象及其构型13-25
- 第一节 沪上风华——现代性都市标本13-18
- 一、孤独不安的现代空间14-16
- 二、高尚开放的平民乐园16-18
- 第二节 苦难重庆——贫民窟的呐喊18-25
- 一、中国式贫民窟19-21
- 二、江河的呐喊21-25
- 第二章 虹影小说的时间想象及其构型25-38
- 第一节 从未来向后看的乌托邦构型——未来三部曲25-30
- 一、多重时间观念重构历史发展观26-29
- 二、狂欢化的时间形式29-30
- 第二节 从后往前看的寓言时间构型——重写笔记体30-38
- 一、独具匠心的重写30-33
- 二、从后向前看的时间构型33-34
- 三、异时空间共时化34-35
- 四、循环轮回的时间观念35-38
- 第三章 时空想象背后的文化意蕴38-51
- 第一节 对于自身和原乡的突围38-45
- 一、释放女性空间权力38-42
- 二、怀恋原乡和超越定位42-45
- 第二节 “传统”的审视与“现代”的反省45-51
-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维度45-47
- 二、对现代世界文明冲突的反思47-51
- 结语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8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
本文编号:793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79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