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马拉默德小说中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本文关键词:解读马拉默德小说中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摘要】:伯纳德·马拉默德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一个俄裔犹太家庭之中,被赞誉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在贫苦移民聚居地布鲁克林区和哈莱姆区的夜校执教经历为马拉默德书写包括美国犹太移民在内的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提供了丰厚的现实土壤与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本文试图通过马拉默德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为例,自物质贫苦和精神苦恼两个方面切入,解读马拉默德小说中社会底层小人物们的生存困境。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马拉默德 生存 困境 贫苦 苦恼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美国著名小说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于1914年出生在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一个俄裔犹太家庭之中,父母均为俄国籍美国移民,自纽约市立学院毕业后的马拉默德通过勤工俭学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英文硕士学位。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马拉默德在贫苦移民聚居地布鲁克林区和哈莱姆区的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月;;谈菲利普·罗斯《遗产》中的犹太“父与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苏娟;;论小说《店员》中的二元对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3 赵莉;王飞;;解读《店员》中弗兰克的转变过程——用温尼科特精神分析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4 王瑾;;圣经文本烛照下《店员》的叙事模式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傅勇;;在父辈的世界里——对马拉默德小说中“父与子”母题的文化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6 王艳;;试论美国早期东欧犹太女性移民[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7 毕青;;上帝的守望者——解读《傻瓜吉姆佩尔》中的犹太宗教伦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王小红;;《洪堡的礼物》的犹太文化主题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李顺春;;论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J];当代文坛;2013年01期
10 李顺春;;论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敬南菲;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4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5 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复旦大学;2008年
6 丁玫;艾·巴·辛格小说中的创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张甜;索尔·贝娄城市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金万锋;菲利普·罗斯后期小说越界书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曲佩慧;寻找真我: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身份问题[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李莉莉;困境与救赎—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的伦理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2 房清玲;美国社会转型期人的生命意识自觉[D];河南大学;2011年
3 韩晔;反犹主义:对斯大林政策导向的误读[D];兰州大学;2011年
4 殷亚杰;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建国的支持与援助[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榕蔚;马拉默德短篇小说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上兵;论贝娄小说中的大学教师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小月;解读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D];南昌大学;2011年
8 张淳;卡夫卡与阿伦特:犹太人·异乡人·现代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校敏;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冯运杰;女性形象的扭曲[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学丽;在苦难中坚守——马拉默德小说《伙计》欣赏[J];阅读与写作;2005年09期
2 乔国强;论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犹太道德观[J];东方论坛;1997年01期
3 周祖炎;试谈马拉默德笔下的“移民英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4 董鼎山;;挣扎的犹太人的记事者[J];读书;1986年06期
5 李慧源;;犹太性在《基辅怨》中的体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柳鸣九;;《头七年》·阮克大夫及其它[J];名作欣赏;1980年01期
7 傅勇;犹太人的困境与自救——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郭铭;娴熟的“双语”运用——浅析马拉默德《店员》中的语言艺术特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张现红;刘巧玲;;试论马拉默德“受难”情结小说的主题意蕴[J];长城;2010年02期
10 潘维新;;马拉默德短篇小说的象征手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姗;;从《修配工》解读马拉默德“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思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莹;;体验人生瞬间与遵从传统习惯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晖;浮萍丛开的魔桶[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孙甘露(作家);一切都有待艺术来拯救[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自觉意识是当代文化的特征[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莉莉;困境与救赎—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的伦理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裴浩星;伯纳德·马拉默德作品的苦难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袁霞;反抗与生存[D];苏州大学;2009年
4 关重;享利·詹姆斯小说的成长—认知主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娴;种族的记忆,文学的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艳;女性的困境:在传统和女性主义期望之间彷徨[D];苏州大学;2008年
2 宗乐;流散者的困惑[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珊;知识分子在后殖民第三世界中面临的困境与焦虑以及角色突围[D];扬州大学;2008年
4 赵桑;痛苦自省后的成长[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世卓;困境与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婷婷;被间离的人—塞缪尔·贝克特主要戏剧作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梁玉莹;《奇境》中的困境:主题辨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艳兰;论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哲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榕蔚;马拉默德短篇小说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8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0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