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批判维多利亚时代道德风尚的视角及其现代性——《华伦夫人的职业》新论
本文关键词:萧伯纳批判维多利亚时代道德风尚的视角及其现代性——《华伦夫人的职业》新论
更多相关文章: 维多利亚时代伦理道德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萧伯纳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的伪善道德规范一直受到现代英国作家的批判。萧伯纳从抨击理想主义原则的视角反思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习俗,厘清其非人性和虚伪的实质,提出构建萧式新道德的主张。本文以《华伦夫人的职业》为例,从华伦夫人对维多利亚时代伪善道德的揭示、抨击和坚守的心路历程,挖掘维多利亚时代令人难以启齿的妓女现象的原因。让观众看清理想主义者与自己的同谋关系,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从而提出独立思考对于构建新的道德伦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伦理道德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萧伯纳
【分类号】:I561.073
【正文快照】: 《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英国杰出的现代戏剧家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的第三部剧作,写于1893年,当时被官方禁演,32年后的1925年才获准在英国公演。这部戏剧以直面现实的风格,描写了英国公众最羞于启齿的妓女现象,用“挑衅性”的态度对维多利亚时代婚姻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娜;;影像·记忆的调性[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8年03期
2 张丽;;从《夏洛特姑娘》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困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3 黄晓利;;为合而分的故事——对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另一种解读[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4 欧阳美和;周香花;;维多利亚文化语境中矛盾意识的突显——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5 陈明明;;乔治·艾略特的妇女观及其渊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郭爱民;;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份田运动缘由及绩效的考察[J];世界历史;2008年04期
7 舒伟;丁素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童话小说崛起的时代语境[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4期
8 陈文;;维多利亚时代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性话语策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余宁;;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分析[J];前沿;2010年06期
10 郝志琴;;试析《化身博士》的叙述视角[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韵;;论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兰珍;;从马洛的寻觅看文明的堕落[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贺显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薛鸿梅;;白朗宁夫妇与伦理道德[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芬;;从《织工马南》看乔治·艾略特的辩证主义宗教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乐;斯特拉奇和他的《维多利亚时代四名人传》[N];北京日报;2004年
2 李昶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所);神界往事[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褚盟;“黑色英雄”与推理小说[N];文艺报;2009年
4 王中祥;自由人性的绽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薛其;“欧洲祖母”不寻常[N];中国邮政报;2006年
6 曾靖皓;“进化”岂为万“物”之“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英]本·麦金泰尔邋凌云;传记为何能垄断畅销书排行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洪再新;以图像证史的他山之石[N];东方早报;2010年
9 赵敏 塔吉 编译;2005秋冬服装的戏剧化趋势[N];中国服饰报;2005年
10 李文玲;古典精品 美不胜收[N];金融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晓焰;18-19世纪英国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D];浙江大学;2008年
3 管南异;进退之间—本杰明·狄思累利的“青年英格兰”三部曲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戴岚;女性创作与童话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赳;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兆蕾;追寻精神的上升[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邱雪;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体育运动—英美经验与中国路径[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敏琦;自然与命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孙颖;女性主义解读狄更斯作品中的“堕落女性”形象[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毛文婷;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饮食文化发展态势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朱亚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贵族女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李小青;行者之殇[D];湖南大学;2009年
6 左壮;维多利亚时代的圆形监狱[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王琼琼;伍尔夫小说中的维多利亚时代情结[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婕;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作家对功利主义的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奚昊捷;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城市与乡村[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丽丽;从哈代的创作看其对维多利亚时代主流思想的叛逆[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9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6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