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所罗门之歌》的文化干预策略

发布时间:2017-09-18 11:09

  本文关键词:《所罗门之歌》的文化干预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托妮·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 权力结构 布鲁斯 浸润叙事


【摘要】:本文聚焦《所罗门之歌》中的麦肯、鲁丝、派拉特和奶娃,认为这些主要人物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形成莫里森苦心孤诣建构的政治图景。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主动示弱,从某种意义上提升了女性的家庭话语权,从而超越传统女性主义范式。布鲁斯音乐中的召唤—应答、火车意象等审美想象,抵制了白人价值观同化他者的强大威力,成为黑人族群与主流话语系统分庭抗礼的有效手段。同时,作品在"浸润叙事"中揭示出宏大历史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呼吁少数族裔回归民族文化之根,以此摆脱边缘化地位、获取主体身份。通过以上文化干预策略,莫里森实现了文本政治性和诗性紧密结合的创作理想。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 权力结构 布鲁斯 浸润叙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历史书写研究”(编号:12WJA752013) 江苏省社科基金“托妮·莫里森的历史编撰元小说研究”(编号:11WWD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23?Morrison’s dream of unifying politics and poetics in literature.Author:Jing Xingmei1143941993@qq.com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nan University,Wuxi,China(214122).Her researchinterests cover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华;谈《所罗门之歌》中美国黑人的文化定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吴康茹;回归还是超越——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主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李宝峰;;《所罗门之歌》中彼拉多·戴德的形象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1年02期

4 许媛媛;;《所罗门之歌》中蕴涵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5 庄莉,庄文岩;全聚焦模式下的《所罗门之歌》[J];学术交流;2005年06期

6 蒋云珍;传统的回归——读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王丽艳;寻找民族之“根”——评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许媛媛;邹惠玲;;黑人女性主义思想与非洲文化传统的融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9 孙淑娟;《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人的性格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张建群;女性的挣扎 心灵的呐喊——《所罗门之歌》女性形象剖析[J];当代文坛;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祥斌;;南北美洲交相辉映的两朵艺术奇葩——论《百年孤独》与《所罗门之歌》的成功与魅力[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陈丽秋;;“飞行”男性们身后的女性——试析《所罗门之歌》中的男女关系和女性地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胡丽英;;试谈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父亲”缺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梅;;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微笑意象——兼论“仿黑人滑稽戏”传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丽英;;最蓝的眼睛能给黑人带来什么?——重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少红;;“一叶知秋”——所罗门之歌》的文化思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刘子敏;;论小说《紫颜色》对三角关系模式的新诠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项星;;从《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者看黑人女性身份构建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郑贤军;;简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新的造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崔玲;;悬疑、怪诞、恐怖效果的产生——论反讽在《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淑容;人人心中都有宠儿[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杜庆春;旁观者和我的记忆[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清芳;爵士乐演绎美国黑人心灵解放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杨仁敬;莫里森的《宠儿》荣登榜首[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雷格;在爱与恨的边缘[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钱青;关于美国黑人文学的一部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杨仁敬;迅速崛起的美国黑人女作家群[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托妮·莫里森的“奴隶马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康慨;大奖季即将开锣[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康慨;伟大的弗兰岑:《时代》再推活作家封面[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芹;在精神荒野中重建精神家园[D];山东大学;2008年

2 荆兴梅;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后现代历史书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王p鷓,

本文编号:875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75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