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村上:似与不似之间
本文关键词:莫言与村上:似与不似之间
【摘要】:中国作家莫言成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者而最终落选。二者在题材和文体等方面诚然截然有别,但骨子里则有不少可以比较的相似部分。本文主要就以下四点进行比较性探讨:1、善恶中间地带;2、民间视角与边缘人立场;3、富于东方神秘性的魔幻现实主义;4、作为共同创作取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期深化对这两位世界级当代作家的文学特质的认识,从中获得某种启示性、某种座标和视角。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莫言 村上春树 诺贝尔文学奖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成为1901年以来第109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日傍晚消息传来之前,日本自不必说,即使中国本土,也好像有不少人——包括媒体在内——更倾向于相信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将会获奖。而我作为中国大陆的村上作品简体中文版主要译者,在那一时刻也因之处于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莫言;力夫;;莫言:中国文学已经达到世界文学高度[J];上海文学;2013年01期
2 王宁;;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国翻译;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国强;;葛浩文文学翻译年谱[J];东吴学术;2013年05期
2 杨平;;解构主义视角下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J];电子制作;2014年03期
3 唐健禾;;译者隐身现象与译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J];中国科技翻译;2013年04期
4 辛红娟;张越;陆宣鸣;;从葛浩文英译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为蓝本[J];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02期
5 张辉;;中华文化典籍的翻译与传播[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王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的声音[J];探索与争鸣;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智新;;也谈诺贝尔奖——村上春树为什么没能获奖[J];山西青年;2010年11期
2 李莹;;村上春树的鸡蛋与墙——对话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J];南风窗;2009年20期
3 李瑞强;;图书[J];甲壳虫;2006年12期
4 耿海霞;;近十年来中国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述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舒坦;;海外文坛[J];文学教育(上);2009年04期
6 袁彬;;村上春树的二元世界[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1期
7 赵仁伟,陶欢;“现实是凑合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非现实性因素与现实性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8 赖明珠;;这个字村上春树会不会用?[J];明日风尚;2009年05期
9 ;编者的话[J];译林;2010年04期
10 丁莉;;2006年日本文学年度报告[J];国外文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魏善洁;;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启示[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罗晓云;;手中的鸟——析莫里森《宠儿》中的环境描写[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曹志明;郭丽萍;;大江健三郎与其初期作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王国富;;论《巴尔塔斯画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6 黄少红;;“一叶知秋”——所罗门之歌》的文化思考[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李唯中;;纳·迈哈富兹小说艺术的发展阶段[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8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9 刘浩;;“巴比特式”人物论[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10 杜志卿;;解读维奥莉特的悲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敏;林少华:村上春树获诺贝尔奖几率——70%[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蒲荔子邋实习生 吴敏;村上春树今年有机会吗?[N];南方日报;2008年
3 戴铮;“村上春树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N];东方早报;2008年
4 赵兰英;在中国出书最多的外国作家是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记者 余传诗;林少华说村上春树获诺奖的可能高达七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岛田雅彦:日本传统作家非常憎恨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凌俊;村上春树:读者比诺奖更重要[N];文学报;2006年
8 李德纯;村上春树文学扫描[N];人民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蒲荔子邋实习生 赵文君;文学奖离读者越来越远?[N];南方日报;2007年
10 唐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娜;村上春树与美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5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晓云;用自己的声音言说[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梁莉娟;对话、平衡与超越[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王玲;索尔·贝娄主要作品中男主人公的受害特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蕾;村上春树与《奇鸟行状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2 代小艳;论村上春树作品《挪威的森林》中的“自闭意识”及“自我救赎”[D];西北大学;2011年
3 吴岩岩;论村上春树的《1Q84》[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冰;村上春村小说《天黑以后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纪瞳瞳;从《1Q84》看村上春树的“身体”化写作[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王丽静;村上春树:超然与介入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姚金;2001-2009诺贝尔文学奖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87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