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的原型分析
本文关键词:《指环王》的原型分析
【摘要】:托尔金的代表作《指环王》一经问世,风靡全球。评论界也对此作品给予极大关注。小说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道德寓意以及作者本身的想象力和语言天赋使得该小说让其他同类小说望尘莫及。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学术声望和历史地位也在与日俱增。 小说中人物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可是为什么它能触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为什么我们为主人公们的苦难感到悲痛又为他们的成功欢呼雀跃呢?为什么小说会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带来一丝慰藉呢,本文尝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找寻答案。作为文学批评理论之一,原型理论对文学研究具有重大影响。主要代表学者是弗莱和荣格。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文学是神话的移位,而荣格则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体现,,是人类数百万年身体和心理经历的积淀。原型是普遍的,是人类共享的,与性别、种族、文化、教育、经济和政治无关。本论文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对该作品中的主要意象和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托尔金,《指环王》以及原型理论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托尔金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原型的基本特点,以及《指环王》的国内外的评析。 第二章分析了小说中的意象。包括对以弗拉多为核心的人物和以魔戒为中心的自然景物的原型分析。这些原型人物的存在使得小说触动人心灵的最深处,而这些景物又为小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第三章探析了小说中两大事件。追寻的主题以及U型叙述模式。在传奇故事里,追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既是英雄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他内心与人格成熟的见证。U型叙述模式可以追溯在圣经。这种平静的起始,磨难的过程和美满的结局是大多数文学作品的叙述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小说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章对全文做了客观的总结。包括本文的主要发现、启示、不足以及对对进一步研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指环王 原型 意象 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BSTRACT6-8
- 摘要8-12
- Ⅰ INTRODUCTION12-23
- A. ABrief Introduction to J.R.R Tolkien and The Lord of the Rings12-17
- B. ABrief Introduction to Archetypal Criticism17-20
- 1. The Definition ofArchetype17-20
- 2. The Features ofArchetype20
- C. Thesis Statement20-23
- Ⅱ ARCHETYPALSTUDY OFTHE IMAGES23-53
- A. Male Characters23-37
- 1. Gandalf: An Wise Old Man23-26
- 2. Frodo: An Innocent Child26-31
- 3. Aragorn: ADormant Hero31-34
- 4. Gollum: AShadow34-37
- B. Female Characters37-44
- 1. Galadriel: The Great Mother37-40
- 2. Eowyn: Manlike Fighter40-44
- C. Natural Objects44-52
- 1. One Ring: Temptation of the “Apple”44-47
- 2. Tree: Inexhaustible life47-49
- 3. Water: Source of Life and Evil Power49-52
- D. A Summary52-53
- Ⅲ ARCHETYPALSTUDY OF “EVENTS”53-72
- A. Quest53-63
- 1. Departure: Far Away from Home55-57
- 2. Initiation: AProgress of Self-Realization57-61
- 3. Return: ABittersweet Victory61-63
- B. U- Shaped Narrative Structure63-71
- 1. U-shaped Structure in The Bible63-64
- 2. U-shaped Structure in the Fate of Three Characters64-66
- 3. U-shaped Structure in the Fate of the Three Cities66-71
- C. A Summary71-72
- Ⅳ CONCLUSION72-76
- A. Main Findings72-74
- B.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74
- C.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74-75
- 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75-76
- WORKS CITED76-79
- ACKNOWLEDGMENTS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璇欧;;试析电影《指环王》——由拍摄背后引发的思考[J];电影文学;2007年17期
2 郭丹曦;;浅触那部《指环王》[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3 邓晓熹;;《指环王》中的《出埃及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马蕊;;《指环王》:音乐、电影双重奏[J];电影文学;2011年04期
5 赵淑莉;;相似之下的不同价值观与软硬实力——《指环王》与《西游记》的比较[J];电影文学;2011年13期
6 刘玉环;李群;;用配乐完美刻画电影场景——《指环王》三部曲为例[J];电影文学;2007年2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强;;电影数字拍摄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对策[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2 高字民;;拟像文化批判视域中的中国当代影视创作[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陶东风;;玄幻文学:时代的犬儒主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4 郭建斌;刘展;;看电影作为一种社会交往行动——基于西藏昌都田野调查资料讨论[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纳尼亚传奇3》:魔幻电影的彷徨[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田卉群;想象界的实现:中国魔幻电影的突围之路[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杜洁芳;仅仅靠猎奇和怀旧是远远不够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驻北京特约记者 肖伟;“杜拉拉”10亿元升“值”记[N];辽宁日报;2010年
5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宽;好故事是对生活 长达两小时的比喻[N];南方周末;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严葭淇;赵宁宇:伪3D是个伪命题[N];华夏时报;2011年
7 早报记者 许荻晔;“电影是种梦想,陪着梦想漫游”[N];东方早报;2011年
8 吴晓东;城市借电影打造名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编译 杨盟;中国电影勇敢走向新世界[N];中国电影报;2010年
10 白瀛 高敬;中国电影为何海外遭遇窘境[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珊;托尔金《指环王》中的古典意识[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于轶;北欧神话体系的再造—《魔戒》的神话原型解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王春艳;《指环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河南大学;2012年
4 庞元元;《指环王》的原型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苏学芬;跨越时空的回响:《指环王》与《西游记》比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涵;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比较《指环王》的两个中文译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牧甜;大众心理与魔幻电影剖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璐琪;大众文化视角下21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芳庆;论“奇幻电影”的文化渊源、类型特征与价值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杭玫;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0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1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