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乌莎斯之神格与道意之潜藏

发布时间:2017-09-24 14:13

  本文关键词:乌莎斯之神格与道意之潜藏


  更多相关文章: 印度神话 乌莎斯神 道教意蕴 比较研究


【摘要】:乌莎斯是印度神话中著名的女神形象之一。《梨俱吠陀》第4卷第51曲的诗歌11颂,集中咏唱了乌莎斯女神。对这一组诗歌进行义疏既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亦可带来创获。这些诗篇分别构成了乌莎斯美德的11个侧面。其中,有的属于伦理的美德,有的属于神学的美德。乌莎斯女神之所以具有这些美德,其根据在于她拥有神格。在乌莎斯的神格中潜藏着许多道教的意蕴。它们可以通过《梨俱吠陀》的其他诗篇和道教的基本典籍而得到说明和论证。由于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为中国文化的根柢,因而探索潜藏于乌莎斯神格中的道意,有助于了解印度神话的多重来源。印度神话是本土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在神话领域中经过混合而生成的别具风貌的新质。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
【关键词】印度神话 乌莎斯神 道教意蕴 比较研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杜诗比较批评史和杜工部集英译”(项目号11BZW0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典籍之一,它分为10卷,1028篇,10589颂。卷是按照文献的编纂时间先后来划分的,其中第1至第7卷最为古老,第1和第10卷最为晚出,第8卷第11篇为后来增补。我们不妨参照中国人对于诗歌的理解,来认识《梨俱吠陀》中的诗歌层级单位。《梨俱吠陀》中的卷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蒲松龄《古镜行》诗考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易花萍;;早期形态的“汉字法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汪青;;再论东至关子钞版及其相关问题——兼与汪有民先生商确[J];安徽钱币;2000年04期

6 刘道胜;凌桂萍;;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倩;宋魁;;《庄子·缮性》注 校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程曦,周专政;试论戴名世的“文章之道”[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孙慧玲;;中国古典散文“气”说阐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雷海燕;;周代封侯爵制辨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长路;;金元时期医学流派发展的历史反思[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有为;;炎帝族系在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中的贡献[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王永生;;“高昌吉利”钱币考——兼论隋、唐之际高昌地区的文化融合[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4 顾泉佩;;信息载体的演变与分析[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5 耿f;;伯希和对库车地区的考察成果[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树国;;论《左传》的性质及其对古代散文研究理论建构的意义[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万光军;;儒墨天命观的分梳与互动[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明远;;善化寺“五方佛”塑像的创建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莉;;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贤愚经》故事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10 霍旭初;;龟兹石窟“佛受九罪报”壁画及相关问题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硕;唐僧取经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晓倩;论老子的无为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文保;明代基层防卫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胡志洁;瘿病证治的古代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连枫;中职语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1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11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