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英格兰”和共同体:《荒凉山庄》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多重英格兰”和共同体:《荒凉山庄》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多重英格兰 共同体 荒凉山庄 多重话语 绅士 文化
【摘要】:热尔韦指出过《荒凉山庄》中的"多重英格兰"现象。然而,对于以下问题,热尔韦却语焉不详:狄更斯是怎样描述这"多重英格兰"的?其背后的共同体情结是怎样体现的?狄更斯又是如何引导他的同胞们重新想象英格兰的?本文认为:"多重英格兰"的存在隐含于小说的题目,反映在《荒凉山庄》中彼此各异的多重话语里。针对"伪共同体"话语,狄更斯通过埃丝特和伍德考特等人物之口,展现了一种旨在憧憬真正共同体的话语,并通过重塑"绅士"形象,对共同体重新进行了想象。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 多重英格兰 共同体 荒凉山庄 多重话语 绅士 文化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Bleak House,1852-1853)在塑造文化共同体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至今未见有学者以此为题发表过专论。英国学者戴维?热尔韦的名著《文学英格兰:现代作品中“英格兰特性”的不同版本》(1993)曾经蜻蜓点水般地涉及了《荒凉山庄》中的共同体形塑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艳青;卢秋菊;;《荒凉山庄》中的伦敦和伦敦的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虹;《荒凉山庄》中对法律机器的描写及其他[J];名作欣赏;1982年05期
3 赵义华;;《荒凉山庄》中叙事空间的修辞效用[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4 朱沅沅;;《荒凉山庄》圣经隐喻与宗教道德化分析[J];国外文学;2009年03期
5 杨红霞;;《荒凉山庄》:“进步”浪潮中的“现金联结”[J];学理论;2011年14期
6 杨红霞;;从互文性探索《荒凉山庄》的“进步”话语[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黄亚南;;从互文性的角度观照文学作品中的相互指涉——以《整整一打》和《荒凉山庄》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9期
8 杨红霞;;《荒凉山庄》里的黑色意向解析[J];文学教育(下);2011年10期
9 刘博;;外部表象与内在实际的分离——《荒凉山庄》中的社会现实与社会批判[J];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10 朱小玲;;好奇心在《荒凉山庄》中的体现(英文)[J];海外英语;201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增;龙瑞翠;;《荒凉山庄》阶级人物的道德伦理学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悦;;体制下的牺牲品——《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机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早报记者 钱恋水;“重新激励我们致力改善下层社会”[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永芳;《荒凉山庄》的叙事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9年
2 于立新;《荒凉山庄》的创作艺术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权;查尔斯·狄更斯《荒凉山庄》中的法治[D];厦门大学;2014年
4 林抒蔚;试析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描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吴军妍;论狄更斯《荒凉山庄》中所存在的侦探小说成分[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赵义华;《荒凉山庄》中的叙事修辞[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龙瑞翠;狄更斯《荒凉山庄》中小说人物阶级地位及道德属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沅沅;从社会改革幻灭到建构家庭理想[D];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53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5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