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纪伯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0:04

  本文关键词:纪伯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卡里·纪伯伦 小说 女性形象 宗教观


【摘要】: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是著名的黎巴嫩诗人、作家、艺术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是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纪伯伦的小说全部创作于青年时代,并用阿拉伯语创作完成。1906年创作完成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8年完成了小说集《叛逆的灵魂》,1911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作者通过“散文诗”般的语言,并不曲折的故事情节,简洁朴实,脉络清晰的反映了黎巴嫩的社会现实,描写了生活在黎巴嫩宗教束缚下的女性形象。凸显了作者对封建买办婚姻、伪善教会的反抗,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向黑暗社会宣战的战斗精神,也表达出对女性的关注与同情。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综述了作家的生平及创作,国内外对纪伯伦小说的研究情况,并指出小说中所体现的宗教文化和女性地位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部分考察基督教和阿拉伯文化传统对女性地位的影响。首先,阿拉伯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宗教对于女性的规定对于基督教徒 来说是至高无上的。随着基督教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基督教经典也随之出现,虽然经典不同,对阿拉伯女性地位的规定却是相同的,都以“法规”的形式束缚着女性的思想,限制着女性的自由,确定着女性的附属地位。其次,基督教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影响并主宰者女性的生活,乌云一般给女性戴上了沉重的枷锁。论述纪伯伦对基督教的认识,以及对女性解放之路的看法,纪伯伦批判了封建教会宣扬的宗教经典与道德规范中的性别歧视,提倡上帝博爱,人人平等,妇女解放。 第二部分分析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本是纯洁无暇的农村少女,受城市浪荡公子的诱骗,最终被弃,落入风尘,贫困中奄奄待毙的玛尔塔·巴妮亚。敢于冲破传统婚姻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叛逆女性瓦尔黛·哈尼。不仅被当作“古老东方女性的代表”而且被当成“受辱民族的象征”的萨勒玛。虽然她们的结局悲惨,但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关注和同情。 第三部分探讨纪伯伦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价值所在,其中有女性形象对纪伯伦小说的意义,以及影射出来的纪伯伦自身的宗教观点和女性意识,升华到纪伯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对整个阿拉伯文学的意义。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纪伯伦的创作活动小对认识阿拉伯当代文学、当代社会、特别是阿拉伯的女性解放的意义。
【关键词】:卡里·纪伯伦 小说 女性形象 宗教观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78.0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3
  • 第一章 纪伯伦的女性小说及其叙述风格13-17
  • 第一节 悲情的开山之作:《玛尔塔·巴妮亚》13-14
  • 第二节 愤怒的激越变调:《瓦尔黛·哈妮》与《新婚的床》14-16
  • 第三节 多义的集大成者:《折断的翅膀》16-17
  • 第二章 纪伯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7-27
  • 第一节 出身贫寒误入魔掌的玛尔塔18-20
  • 第二节 超尘脱俗迫入魔窟的萨勒玛20-23
  • 第三节 挑战传统的叛逆者莴尔黛、莱依拉23-27
  • 第三章 纪伯伦小说创作的文化根基27-36
  • 第一节 基督教的性别压迫意识27-30
  • 第二节 阿拉伯文化的文学传统30-32
  • 第三节 纪伯伦自身的经历32-36
  • 第四章 纪伯伦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意义36-42
  • 第一节 纪伯伦的宗教观与女性意识36-39
  • 第二节 关注弱势女性和妇女运动39-40
  • 第三节 摆脱异乡者的孤独40-42
  • 结语42-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48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宏;;阿拉伯的文学才子纪伯伦——纪念纪伯伦诞生一百周年[J];阿拉伯世界;1983年04期

2 马瑞瑜;纪伯伦的《折断的翅膀》和鲁迅的《伤逝》之比较[J];阿拉伯世界;1993年03期

3 李意;纪伯伦与梅伊[J];阿拉伯世界;1997年01期

4 盖双;高山流水遇知音——再说纪伯伦及其作品在中国[J];阿拉伯世界;1999年02期

5 仲跻昆;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第四届代表会议暨“世纪之交的阿拉伯文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阿拉伯世界;2002年01期

6 蔡德贵;纪伯伦的多元宗教和哲学观(上)[J];阿拉伯世界;2004年05期

7 蔡德贵;纪伯伦的多元宗教和哲学观(下)[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8 李琛;;纪伯伦出版热[J];出版广角;1995年04期

9 马征;;文学史重构与外国文学个案研究——以汉语和英语学界的纪伯伦研究为例[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张黎玲,骆锦芳;通感与陌生化:纪伯伦诗意美的生成方式[J];昆明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985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85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5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