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渔的音乐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李渔的音乐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李渔 音乐思想 人本主义 喜剧理论 机趣理论
【摘要】:全文主要从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大背景出发,以李渔的著作为基点,主要研究李渔音乐思想形成的原因、底蕴、思想的具体展现,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能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明清的音乐思想,开拓李渔音乐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本论文共有五个层次,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写作的目的、研究现状和方法;第二个部分是探讨李渔音乐思想的形成背景;第三部分是探讨李渔音乐思想的人本主义底蕴;第四部分具体研究李渔的音乐思想与人本主义的内在联系;最后一部分是探讨李渔音乐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全文一共分为5章。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对李渔音乐思想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第2章主要探讨李渔音乐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从宏观与微观,时代与地域四个方面对李渔的音乐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宏观方面主要是社会存在方面,包括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李渔处于明清易代的时期,经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商品经济的勃兴,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宋明理学与心学的对立,晚明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俗文学的发展,这些都对李渔音乐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而微观方面主要是从李渔个人的成长经历来探讨他个人的思想变化。如在明朝期间一心向往仕途,而进入清朝之后绝意于科举,在短暂的隐居之后开始俗文学的创作与经营活动。时代方面主要是当时的面临的历史情况,最主要的历史背景就是明清易代。地域问题主要是从李渔当时所出生的浙江兰溪的环境展开对李渔思想的追踪。第3章主要介绍李渔音乐思想的人本主义底蕴。主旨在于阐述其音乐思想所蕴含的人本主义的思想。先对人本主义进行学理上的梳理,进而深化李渔音乐思想中人本主义内涵的特点。李渔音乐思想的底蕴主要体现于李渔作品的所表现出的爱情观以及剧作中所塑造众多女性形象。文章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发掘。第4章主要从喜剧创作方面来展示李渔音乐思想的人本主义色彩。首先分析了李渔创作中的喜剧手法运用,然后厘清李渔喜剧创作手法与美学意义上的喜剧性的区别。他的剧作中不仅有表层的喜剧技法的运用,而且从美学意义上讲,还具有深层的喜剧性,这一深层的喜剧性正是其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另外,机趣理论属于喜剧创作的重要手法,同时本身也是人本主义的思想觉醒的重要表现。第5章主要论述了李渔音乐思想所产生的影响。音乐思想的影响并不是以纯理论的形式而发生影响的,他的音乐思想是包含在作品中,以作品感性形象为当时以及后世的读者所接受。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在当时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后世形成的影响。从空间范围而言,包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在国外的影响。
【关键词】:李渔 音乐思想 人本主义 喜剧理论 机趣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2
- 1.4 写作的思路及研究期望12-13
- 第2章 李渔音乐思想形成的背景13-23
- 2.1 社会发展的背景13-16
- 2.1.1 社会政治因素13-14
- 2.1.2 经济发展因素14-15
- 2.1.3 社会文化因素15-16
- 2.2 个人经历的背景16-19
- 2.2.1 志在仕途时期17-18
- 2.2.2 俗文学创作时期18-19
- 2.3 李渔音乐思想的具体内容19-23
- 2.3.1 李渔的主要作品19-20
- 2.3.2 李渔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20-23
- 第3章 李渔音乐思想的底蕴——人本主义23-36
- 3.1 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23-28
- 3.1.1 对人本主义概念的阐释23-24
- 3.1.2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的演变24-28
- 3.2 李渔剧作中表现出的人本主义28-36
- 3.2.1 李渔剧作中的爱情观与人本主义的关系28-32
- 3.2.2 李渔剧作中女性形象与人本主义的关系32-34
- 3.2.3 李渔剧作中的人本主义内涵34-36
- 第4章 李渔音乐思想的具体展现36-45
- 4.1 李渔音乐思想中的喜剧理论37-42
- 4.1.1 李渔剧作与喜剧的内在关系37-38
- 4.1.2 李渔喜剧创作理论38-42
- 4.1.3 李渔剧作的喜剧性与人本主义的关系42
- 4.2 李渔音乐思想中的机趣理论42-45
- 4.2.1 机趣理论的内涵43
- 4.2.2 机趣理论的人本主义意味43-45
- 第5章 李渔音乐思想的影响45-50
- 5.1 李渔音乐思想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45-47
- 5.1.1 李渔音乐思想的传播45-46
- 5.1.2 三度创作与李渔音乐思想产生影响的内在关系46-47
- 5.2 李渔音乐思想的影响47-50
- 5.2.1 李渔音乐思想在中国的影响47-48
- 5.2.2 李渔音乐思想在海外的影响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文荣;两汉音乐思想及其与儒道思想的关系[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吴晓明;浅论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中的音乐思想[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方小笛;儒、道音乐思想比较[J];音乐天地;2004年12期
4 蔡国瑜;;试论先秦儒、道音乐思想中的“人道”精神[J];艺苑;2008年02期
5 石蔚;;晏婴音乐思想初探[J];管子学刊;2009年04期
6 邓婷;;《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清代音乐思想[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刘硕;;探究《论语》中的音乐思想[J];音乐时空;2013年08期
8 厉声;“音乐属于人民”是吕骥音乐思想的核心[J];音乐研究;1989年02期
9 郭德慧;孔、墨音乐思想比较述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王小侠;;浅谈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对立——儒乐安世与墨子非乐[J];北方音乐;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敏学;;汪p芾盅е黾捌湟衾炙枷胧銎繹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芳;关汉卿、马致远音乐思想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佳;论三曹的音乐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成秀;孔子音乐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珍珍;李白、杜甫音乐思想及其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卢大成;儒道音乐思想中的“知、情、志”[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袁丽娟;论毛泽东的音乐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晓静;“声”、“音”、“乐”—先秦文献中的音乐思想考察[D];南京大学;2013年
8 石琳;蔡邕音乐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许雪花;作曲家崔三明音乐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10 张利鸽;《路史》音乐思想的初步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704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70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