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接受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9:40

  本文关键词: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接受现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视觉文化 语境 文学接受


【摘要】:随着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种,对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学活动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对文学活动各个层面的冲击,通过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集中体现到文学接受活动中。因此,通过对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接受活动的研究,以求更好地把握当下语境中的文学接受活动,更好地理解当下语境中文学接受的现代性。 作为人类感知方式之一的视觉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并对文学接受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从宏观文化角度出发,较少从微观角度出发关照具体的文学接受活动。因此,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关照文学接受活动极具现实意义。 社会文化语境的视觉化转向对当下的文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接受活动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地位越发突出,接受的内涵已经突破传统限定,成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接受。 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以及文学接受活动地位的上升,接受主体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分化。视觉文化语境中出现了两类不同类型的接受主体,接受主体自身不断地泛化为一种受众群体。 接受主体是影响接受活动的一个方面,接受客体则是接受活动发生变化的另外一个方面。视觉文化语境中的接受客体逐渐走向一种多元存在形态,伴随着文本的视觉化转向,视觉影像和文字间的间离性和互文性越来越突出,文本的视觉形式对接受意义的生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接受主体和接受客体的变化,视觉文化影响下接受活动中的接受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接受动机由审美走向了消费,视觉快感成了接受活动发生的直接诱因。文学接受活动由一种情感活动转向了视觉编码,在这个过程中的接受想象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定,拟像带来的意识形态控制主导了接受活动,接受由理性思维变为一种感性直觉。 接受心理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新的接受行为的发生。视觉语境下的文学接受,从印刷字符接受变为视觉形象接受,从单一的视觉阅读变为多元感官的感触,从主动接受变为视觉被动接受,从静态接受变为动态接受,从个体接受变为社会集体接受,接受过程中的接受速率和接受时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以上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视觉文化语境中接受效能的变化。意义生成方式由确定走向了流变,接受阐释由一元走向多元,接受效能出现了一种中心离散化趋势。 总之,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接受活动出现了一种多元化和流变性趋势,应当用一种现代性的接受观念来看待经典文本在当下语境中的接受,文学接受活动是一个随社会文化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视觉文化 语境 文学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导言9-15
  • (一) 选题缘由9-11
  • (二) 视觉文化与文学接受研究文献综述11-15
  • (三) 研究意义15
  • 一、视觉文化语境对文学接受的影响15-19
  • (一) 社会文化语境的视觉文化转向16-17
  • (二) 接受活动地位的上升17-18
  • (三) 接受活动内涵的重构18-19
  • 二、视觉语境下的接受主体19-22
  • (一) 文学接受主体的两种类型20
  • (二) 接受主体向受众群体的转变20-22
  • 三、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接受客体22-30
  • (一) 文本的多元存在形态22-24
  • (二) 文本的视觉化24-26
  • (三) 视觉影像与文字的间离性和互文性26-28
  • (四) 视觉形式生成接受意义28-30
  • 四、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接受心理30-37
  • (一) 接受动机30-31
  • (二) 视觉接受快感31-32
  • (三) 个体情感活动和视觉编码32-33
  • (四) 想象的死亡与再生33-34
  • (五) 视觉拟象和想象34-36
  • (六) 由理性走向感性直觉36-37
  • 五、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接受行为37-41
  • (一) 从印刷字符接受到视觉形象接受37-38
  • (二) 从单一的视觉阅读到多元的感官感触38-39
  • (三) 从主动接受到视觉被动接受39
  • (四) 从静态接受到动态接受39-40
  • (五) 接受速率和接受时间的新变40
  • (六) 社会集体接受与个体接受40-41
  • 六、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接受效能41-46
  • (一) 意义生成方式的新变41-43
  • (二) 由一元走向多元的接受阐释43-44
  • (三) 接受效能的中心离散化44-46
  • 结束语46-48
  • 参考文献48-52
  • 后记5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红博;5-6岁幼儿童话接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柴冬冬;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图像化生产[D];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18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18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