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研究的语媒视界

发布时间:2017-10-24 19:43

  本文关键词:文学研究的语媒视界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 媒介 语言 述行


【摘要】:20世纪,语言问题日趋成为西方文学研究的核心。而在基于对文学语言的理解所展开的理论实践中,当代文论的语言维度得以形成与嬗变。作为富于自觉问题意识的批评理论类型,不仅从本体论上关注语言内在属性之于文学的关键性,强调审美性是文学媒介的技术延伸;而且还从逻辑与认识论方面研讨文学语言的述行性,分析文学作为文化表意媒介的实践特征,及其对于文学活动关系网络的深层规约。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文学 媒介 语言 述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研究”(13YJC75105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文论的语言维度及其知识语境与问题意识”(2013-CJ-561) 信阳师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2) 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13GGJS—17)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对于文学和语言间关系的探讨一直是中外文论的基本话题,理论界将文学界定为“语言的艺术”,鲜明地表征了这一点。不过,在理论背景、分析方法与研究思路上,传统与当代之间却有着重大区别,呈现出“前现代”与“现代”之分:“前现代”研究主要在“工具”意义上解释文学和语言间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文宪;王丹;;语言转向:从语言学到语言哲学[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勇;;两种技术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刘国旭;;俄国形式主义话语在美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孔帅;;试比较诗歌语言与小说话语的差异——兼谈当下两种体裁的不同命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彭锦花;;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中的陌生化手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马晓虹;张树武;;四大名著在日、韩的传播与跨文化重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何奕;;陌生化作为目的而不是方法[J];大舞台;2011年03期

7 周峰;;试析《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反复手法[J];俄语学习;2010年01期

8 张冰;;从《尼古拉·果戈理》看纳博科夫的文艺美学观[J];俄罗斯文艺;2012年04期

9 袁国兴;;中国现代类型文学意识的再评价[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10 彭甄;;“译语语言创制”与翻译文学文本的“陌生化”建构[J];俄罗斯文艺;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龙;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形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金琼;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张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朱涛;结构·功能·符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李梅英;“新批评”诗歌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丹;语言意识与语言批评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阿不都艾海提·阿不都热西提;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文艺学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胡涛;“文学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嘉琪;论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化古”[D];南京大学;2011年

3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黄利达;《白鲸》的陌生化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俊杰;中国当代地下诗歌形式研究(1949-1976)[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洪馥芝;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忠实意象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安璐;论《当代英雄》的叙述话语[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德志;论索绪尔对西方文论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9 张吉洋;论巴赫金的杂语理论[D];扬州大学;2008年

10 安茂荣;试论《黑暗的心》的艺术特色[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红;;网络文学刍议[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晋中;;文学的疆域[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滕志朋;沟通、整合与推进——略谈批评在文学活动中的定位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4 李敬敏;;文学观念漫谈[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张鸿;;网络文学的强势与窘境[J];粤海风;2010年04期

6 李娟;;论新媒介语境下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J];中州学刊;2010年06期

7 谭洪刚;;论网络文学的接受与经典性问题[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12期

8 黎跃进;制约与超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9 张政文;走近与走进:两种文学史论的描述研究[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张德祥;文学触“电”杂谈[J];中国电视;199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梁笑梅;;20世纪巴蜀文学地域的空间形态研究层序[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杨匡汉;;关于共和国文学——《共和国文学50年·绪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4 高翔;;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马玉红;;梁实秋伦理的文学观之阐释[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郝雨;杨剑龙;葛红兵;黄惟群;杨斌华;杨扬;郜元宝;郑涵;凌寒;;“微”阅读泛滥文学何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8 刘纳;;沈雁冰在“五四”时期的理论功绩[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9 张子良;;文学本质与价值观念——评程麻《文学价值论》[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10 德华;;文学的漫游 作品的回顾——记郭沫若文学作品欣赏晚会[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扬;一个人的观感:2006年度的上海文学[N];文汇报;2007年

2 洪兆惠;谁还在意文学[N];辽宁日报;2008年

3 李万武;到文学好人堆里亮相[N];文艺报;2009年

4 赖大仁;文学在理想中升华[N];文艺报;2010年

5 王艳荣;真的文学是有力量的[N];人民日报;2011年

6 黄乔生;此情可待成追忆:文学博物馆的使命[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贺仲明 山东大学文学院;文学的意义不会长期被遮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乔叶;文学,我相信[N];文艺报;2011年

9 旅美学者 南桥;文学翻译也是一种信仰[N];东方早报;2012年

10 汪政;用文学为故乡作传[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冠生;走进被遮蔽的文学游戏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康凯;中国现代“文学真实”观念研究(1899-1949)[D];苏州大学;2012年

3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学の位相[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赵晓芳;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志强;知性探求者:龙瑛宗文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世界与生命情境[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陈刚;北碚文化圈与194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艺;论北杜夫文学中的幽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鲁彩苹;文学媒介革新与传统文学的新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希;津岛佑子文学の女性意识につい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4 蒋李莉;论宫地嘉六的劳动文学的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梁小珍;新媒体文学的审美特性[D];辽宁大学;2012年

6 刘航;新世纪以来的消费文学和消费社会[D];延边大学;2009年

7 谢志远;清末民初社会思潮对文学观念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姣;中国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王奋飞;潜在的实现: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可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孟伟欣;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0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90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