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哈姆雷特》在中国的旅行

发布时间:2017-10-31 20:19

  本文关键词:《哈姆雷特》在中国的旅行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旅行理论 变形 《哈姆雷特》 意识形态 趋真


【摘要】: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哈姆雷特》长久以来受到了多个领域学者的关注。中国翻译界的学者也对《哈姆雷特》展开了广泛解读、分析与评价。然而,这些评价多是从文化以及文学的角度进行的,对于其翻译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多从语言学角度就某一具体译本进行探讨,因而缺乏整体的梳理与把握。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为一部作品借助翻译在另一时空的旅行,不仅是译者意识与能力的反映,更是那一特定历史时期译入语意识形态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一个文化产品。 本文以萨义德的“文本旅行理论”为视角,简要梳理《哈姆雷特》在中国的翻译史,并分析几个代表性译本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分别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探讨其变形与趋真,及其背后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以旅行理论关照《哈姆雷特》及其作者莎士比亚,及其在中国旅行的开端与早期发展。第二部分论述《哈姆雷特》以翻译为媒介在中国的具体旅行过程,分别讨论几位译者译本中的变形以及其原因,认为作品在其旅行中,为了适应中国这一译入语文化接受语境,变形是不可避免而且必要的。第三部分从历时的角度在整体上分析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变形,包括其在形式、形象以及舞台上的变形,分析论证其变形的总体趋势,即,译作在特定时期都发生了变形,然而这些变形又在整体上体现了对《哈姆雷特》理解与翻译的一个趋真过程。第四部分总结本文的基本观点,认为《哈姆雷特》的汉译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形以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同时,它们在整体上又趋于忠实于原著。
【关键词】:翻译 旅行理论 变形 《哈姆雷特》 意识形态 趋真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Acknowledgements7-10
  • Introduction10-13
  • Chapter One Hamlet and Its Travel in China: the Beginning13-21
  • 1.1 Traveling Theory and Translation13-16
  • 1.1.1 Traveling Theory13-14
  • 1.1.2 Traveling Theory and Translation14-16
  • 1.2 Shakespeare and His Hamlet16-18
  • 1.3 Beginning of Hamlet’s Travel in China18-21
  • Chapter Two Passage of Hamlet’s Travel in China21-50
  • 2.1 Transla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21-28
  • 2.1.1 Transformations in Lin Shu’s Version22-24
  • 2.1.2 Reasons for Transformation24-28
  • 2.1.3 Significance of Lin Shu’s Version of Hamlet28
  • 2.2 Translations around the May Fourth Period28-33
  • 2.2.1 Features of Tian Han’s Translation of Hamlet29-30
  • 2.2.2 Factors Affecting His Translation30-32
  • 2.2.3 Impacts of Tian Han’s Translation of Hamlet32-33
  • 2.3 Translations during the War-Against-Japanese-Aggression Pe- riod33-45
  • 2.3.1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of Hamlet33-37
  • 2.3.2 Zhu Shenghao and His Translation of Hamlet37-42
  • 2.3.3 Reasons Accounting for Zhu Shenghao’s Translation42-45
  • 2.4 Translations after the Founding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45-50
  • 2.4.1 Bian Zhilin’s Translation of Hamlet46-48
  • 2.4.2 Sun Dayu’s Translation of Hamlet48-50
  • Chapter Three Changing Trend of Hamlet’s Translations50-64
  • 3.1 Manifestation of the Changing Trend50-59
  • 3.1.1 Changing of the Forms of Hamlet50-52
  • 3.1.2 Changing of Prince Hamlet’s Image52-54
  • 3.1.3 Changing of Hamlet on the Stage54-59
  • 3.2 Reasons for the Changing Trend59-64
  • 3.2.1 Predecessors’Efforts59-60
  • 3.2.2 Progressing Social Ideology60-64
  • Conclusion64-67
  • Works Cited67-70
  • Appendix70-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厚基;非洲的“《哈姆雷特》”——动画片《狮王》简介[J];大众电影;1995年02期

2 邵芳菲;试论《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不同审美个性[J];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刘淑芹;;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J];电影文学;2007年24期

4 高睿;;《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3期

5 苗琳娜;;《哈姆雷特》双关语的汉译对比[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姚凌燕;经典文本的现代演绎——论莎剧《哈姆雷特》的电影改编[J];艺术百家;2005年01期

7 吴秀琼;;论《哈姆雷特》剧中的反衬艺术与三位儿子的形象塑造[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张静;;《哈姆雷特》艺术特点之我见[J];文教资料;2009年17期

9 邸文洁;;什么原因使《哈姆雷特》成为一部永恒的杰作?(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3期

10 陈伟彬;;浅析《哈姆雷特》中的父亲形象和父子关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10 李活雄;;从日本漫画的港日版本比较研究考察文化杂种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妍;金海曙 颠覆中国版《哈姆雷特》[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基金还是股票这是个问题[N];华夏时报;2009年

3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4 ;“心时代”的意味[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莎士比亚是我们的同时代人[N];文汇报;2008年

6 记者 刘守序;生存的礼赞 毁灭的哀歌[N];金融时报;2010年

7 丹红;感悟“意味”[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何农;哈姆雷特在布鲁塞尔说汉语[N];光明日报;2009年

9 张伟勋;生存?还是死亡?[N];中国贸易报;2005年

10 陕西 万重;轻松实现界面无闪烁多语言切换[N];电脑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Xu Luoma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9年

9 韩庆果;整合文本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亭玉;[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金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马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薛继华;[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怡;[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蕊;[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周艳芬;[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田烨;[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王玉杰;[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李超;[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3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23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7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