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叛逆的视觉与视觉的生成性——从现代艺术到视觉文化的后现代转向

发布时间:2017-11-04 15:21

  本文关键词:叛逆的视觉与视觉的生成性——从现代艺术到视觉文化的后现代转向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艺术 叛逆性 视觉文化 生成性 后现代转向


【摘要】:从现代艺术的叛逆性到视觉文化的生成性视觉解读中,突显出一种视觉的后现代转向。将视觉文化的诸般"可能性"界定为一种后现代多元文化的视觉转向——这于我们解读当前风云变幻的视觉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启迪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JB760017)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一、“现代性”的“视觉性”溯源同样的视觉文化样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接受的文化观相却有极大的不同!20世纪中叶之前,视觉艺术是以具体的艺术门类出现,而当现代艺术在尝试完“极简”、“抽象”、“表现”等等之后,面临一种哲学的转向,或者说一种表征的困惑与“不可说”的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斌;“起源”的迷思——德里达《〈几何学起源〉导论》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牛文君;叶美芳;;走向存在之家——海德格尔与道家语言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佘松;;现代重彩画散议[J];书画世界;2009年02期

5 陈叶斐;;海德格尔存在论语言观与翻译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6 陈新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哲学对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沛;;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人文之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陈保亚;;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徐珂;;结构主义与解构论的历史渊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徐珂;;解构论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及其策略[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路涛;;Ontology的释译[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仰海峰;;形而上学的解构与面向未来的承诺:德里达解读马克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宋一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芝国;;南星: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芮欣;;书写!解释!——犹太-基督教文化中逻各斯的另一种诠释:以德里达、哈德曼为中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人杰;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蓁子;针尖上的蜂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牛;从存在到他者[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娟;王蒙微型小说语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林毓君;和谐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亚丽;从解构视角分析时尚杂志设计[D];东华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鹏林,党晓培;后现代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与实践美学[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梦晨;美学后现代转向的主题化阐释——评《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宋一苇;;后现代在中国:时尚的?还是批判的?[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3期

4 胡鹏林;后现代转向与实践美学[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朱荣英;论当代哲学的视界融通及其后现代转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定家;;从“后现代转向”的视角理解审美现代性[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李翔海;西方后现代转向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徐晨;行政法理论研究的后现代转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刘华;;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6期

10 刘永谋;侯杰;;论网络伦理的后现代转向[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元浦;;转向:处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兼论贝斯特、凯尔纳的《后现代转向》[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郑艺群;;论政府环保责任之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四龙;;论欧美佛教研究的方法论困境[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新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后现代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哲学所 闵家胤;社会——文化遗传基因(S-cDNA)学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胡森;《绿茶》:失重的改写[N];中国财经报;2003年

4 华南师范大学 王宏维;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供稿,桂琳整理;文化研究与当代文学理论新趋势[N];光明日报;2001年

6 周领顺;社会理论的新视角[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衣俊卿;现代性的当代命运与中国语境[N];光明日报;2004年

8 张云鹏;后现代性与传统、与我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毕日生;文艺心理学研究当代转型的尝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子川;“后现代”转向中的工业设计观[D];东南大学;2005年

2 刘小楠;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宋伟;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4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6 毕文胜;科学说明相关性问题及其解答[D];厦门大学;2007年

7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素丽;叙事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国纪录片研究(1978-2008)[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刘怀玉;现代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开拓与探索[D];南京大学;2003年

10 薛勇民;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诠释[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美子;凯尔纳文化批判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彭筠;消费文化批判结构中的新现实主义[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苟仁友;读《寒冬夜行人》[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漫琴;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韩慧彬;走在理解途中[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霞;反思与超越[D];广西大学;2008年

7 陈苏阳;近十年商业电视广告的后现代转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张祚强;韩东与新时期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彬;尼采的解释学思想及其对接受美学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张雯;女性主义法学的后现代转向及其理论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39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39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