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边界
本文关键词:论艺术的边界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学理论 艺术边界 生活 动态 艺术作品 现成品 商品
【摘要】:艺术的本质在于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艺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界线是相对的、动态的、开放的,是与时俱进的,但边界也明确地存在着。艺术史是艺术的各种独特样式诞生、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历史,是推陈出新、不断变迁发展的历史,但有迂回和曲折。艺术与其所产生的时代的总体文化水平是相适应的,不能简单地以进化观点看待。艺术也不会真正地回归传统。艺术会不断转型,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身原有的界限。它讲究创意、人工元素和感性,讲究灌注生气。艺术活动与其他精神活动不可相互替代。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交流的媒介,现成品不能直接成为艺术品。艺术品常常被作为商品,但并不影响它的神圣性和价值。艺术的边界是由艺术家和欣赏者共同潜在地约定的,边界的变动与迁移也由双方共同决定。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J02
【正文快照】: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质的规定。虽然黑格尔从自己的体系出发推断艺术会被其他精神形态所取代,但并没有否定艺术具有区别于生活和其他精神形态的独特性。艺术的边界问题的提出,一是因为随着人们追求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艺术化,给人一种生活与艺术的边界似乎已经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鹏;;公共艺术中的“现成品艺术”浅析[J];大舞台;2011年06期
2 程诚;姜小渊;;打开国内当代艺术之门的波普精神[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9期
3 陈建军;;在波普艺术语言的因果链上[J];文艺争鸣;2011年08期
4 孙艳秋;;艺术与模仿之关系的历史考察[J];兰州学刊;2010年02期
5 孙艳秋;;历史视野下的艺术与模仿[J];艺术设计研究;2011年01期
6 潘鸿飞;;艺术的穷途末路——论现代艺术中的“血腥艺术”[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1期
7 程芙蓉;;后现代艺术之我见[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2期
8 冯民生;;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艺术品与艺术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汉斯·利希特,邱浒;杜尚:从反艺术到艺术[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张继东;消解和制造距离——关于装置艺术对艺术与生活态度的断想[J];世界美术;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柯平;从禅宗公案来审视丹托的艺术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姜长城;你在看价格还是在看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高士明;没有怀旧的80年代[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赖大仁;以生命和艺术的名义起诉[N];文艺报;2003年
5 夏彦国;“游戏”没有结束,但需改变市场规则[N];北京商报;2008年
6 肖鹰;艺术就是艺术的自我提问[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蒲鸿;艺术权力的滥用[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商报记者 刘洋;国际艺术品市场仍处“观望期”[N];北京商报;2010年
9 冯毓云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反艺术”媒介革命的文化隐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2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晔;杜尚的“现成品”概念在欧洲及美国的衍变[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孙传彪;变革与创造[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3 梁君青;论“隐喻性”现成品在后现代艺术中的表现[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马江陵;论造型艺术语言中材料功能的转变[D];河南大学;2008年
5 夏飞飞;浅谈艺术创作中的挪用[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6 刘符洁;材料的消失[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7 康世伟;后现代混合媒体艺术的美学现象及解读方式[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姚学静;综合材料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欧阳正德;现代艺术对视觉传达媒介的启示[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姜萍萍;纪念与残留[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172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72275.html